這注定將是個不眠之夜。
殿中眾人一番討論,最終定下
朱永昊的要求,是絕對不能答應的!所以他們暫時能做的,就是盡量堅持,盡量拖延,等救援,等變數,還有更重要的一點等太子回來!
朱永昊急著上位很重要一點原因,就是想要趁著皇帝無繼承人可立,抓緊時間取代垂死的皇帝,那么他便是過的正路,他是名正言順,所謂“謀反”之名,輕松就能揭過去。
反之,若太子新君一立,他便成了板上釘釘的謀反,對于雄圖大志的他來說,絕不會想要那種狀況發生。
所以,既然眼下決定要與朱永昊強硬到底,那便還得解決儲君問題。
最后相商的結果是太子若能平安回京,那太子便是儲君!若到皇帝不行之時,太子還沒能回京,便將扶立太孫朱宏文上位。如此,即便將來太子回來也不會誘發其他問題。
皇帝對這個決議表示認同。
因而,他們眼下要做的,便是準備京城保衛戰。
發動一切人手,盡所有努力,爭取一切時間,堅持到虞將軍凱旋,堅持到太子登基,堅持到援兵就位……
御醫院也將全力配合,盡一切辦法以防止皇帝病情進一步惡化。
內閣班子再次擔起重責,成為這次保衛戰的大腦,將一條條政令下發,朝中百官幾乎被連夜召集。文官負責制造輿論以收獲民聲,發動大家大族配合支持,擬寫發布激昂文書一邊安撫百姓,一邊鼓動加入到保家衛國抗敵平賊的行動之中。
武官們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立馬投入到各大城門城墻的警戒之中,一部分開始征召民兵并簡單開始培訓,還有一部分加入到了軍器局,幫忙加快武器,尤其是弓箭的制造之中。
各衙門則將所有兵力兵器統籌整合,各大城門全都委任了城門守將,劉統領被封守城總兵,全權掌控京中所有軍務。
于彤這次在圍剿反賊的行動中立下大功,所以被予以重任,直接被封了形勢最嚴峻的四門之一——德勝門的守城大將。
幾大老族主動承擔下了發動捐款捐物的任務。京中百姓在聽聞遼江造反,朱永昊勾結韃子兵臨城下后,也多為憤慨,用各自行動開始對朝廷表示支持。
榮安覺得自己一個孕婦,很難用行動來幫忙。于是她將囤的幾個米倉,一口氣全都捐了。
她直言,是秋天時候拿所有錢低價收來,打算捐于善堂的。
足足五十萬斤大米。
這么大都驚到了。
但他們很快又釋懷,這位世子妃,一向后手不少,在她身上,令人驚訝之事也不是一回兩回了。所以并未有人去追問虞榮安哪來那么多的買米銀錢,又怎會偷摸屯這么多米。
這批米,解了個燃眉之急。
京中最近動亂不少,米價一直在漲,此刻京城被圍,米糧成了大問題。此刻這批大米,至少也保朝廷上下都不用與百姓搶糧,足夠大軍支撐個把月了。
榮安抽抽嘴,她其實……還有一個糧倉沒開呢!這些年,她真的屯了好多米來著……
一夜在不踏實中過去。
天剛亮時,整個京城便彌漫了惶惶氛圍。
既因朱永昊帶著他的人摩拳擦掌,太陽未出就給盡了壓力,九大城門外,全都是他虎視眈眈的兵力。
這讓京中百姓皆有幾分心驚肉跳。
此外,眾人惶惶還因一個字——“糧”。
這都被圍了,誰家不得想法子弄點糧?
京中米價飛漲。
內閣一幫老狐貍早有所料,卻故意不加應對,只看著糧價一個時辰變了幾個數。
幾大糧鋪的老板都叫百姓給圍了。
可那些老板叫囂“誰叫這城被圍了!你們有能耐的去找朱永昊算賬啊!眼下還有糧可賣,過幾日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