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昱帶人在后山開荒,幾天的功夫就梨出五百多畝的田地。
他自然不會自己去種田,而是挑選出五十多位有經驗的佃農,再把地分給他們。
在北宋時空就要遵循這個世界的游戲規則,杜昱沒有搞什么承包制度,只是如同山寨外面那些普通地主一樣,讓這些人繼續做佃農。
當然了,這里沒有地主只有山寨,佃農們只需把土地所得的一半上繳給山寨即可。余下的所得可以選擇自己留下,也可以作價賣給山寨。
這種杜昱看來已經相當黑心的分配比例,在那些佃農的眼里卻覺得山寨要的佃租并不高,而且這里沒有官府的苛捐雜稅,也沒有躉吏們敲骨吸髓。
雖說這種開荒地頭幾年是不能指望有多高收成的,但對山上那些沒什么本事只會種田的人來說,意義非同凡響。
以前只能看著人家手藝人多拿一份錢財,如今有了田種,再時不時的為山寨出力,想每天都吃上肉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只要肯干活就有錢拿有肉吃,這是夢中才能出現的世界。
杜昱沒有經歷過這種艱難困頓到絕望的日子,當然不知道他的所為帶來的積極影響。
現在他正在忙于教這些佃農如何種植地瓜和土豆。
地瓜這東西其實是有種子的,在播種的時候需要將其用多靈菌液浸泡十來分鐘,以用來預防一些疾病,并且可以防止田鼠偷吃。
播種的時候在薯種上蓋上一層枯草,再用薄土掩蓋。等到種薯發芽長葉,植株有三四十厘米高的時候就可以截斷扦插了,也就是現代農業常用的方法。
杜昱為了教這些人種田,還特意去買幾本農業書來讀。種植紅薯的技術就是按著教學光盤一步一步做的。
種植土豆就是浸種催芽,等到出芽之后再進行分割,把帶有芽的土豆塊種入地中。
這些佃農沒見過土豆和地瓜,心里有很大的疑慮。但山寨這種地方畢竟是寨主說了算。對杜昱帶著他們成天折騰這些東西雖心里有怨言,卻不敢說出,更不敢偷懶。
他們心里小小的不快,在日后地瓜、土豆大豐收的時候都轉變成了對杜昱的無盡崇拜。
足足折騰了半個月,杜昱才把農事弄完。這貨為了吃上綠色食品特意在自己居住的院子不遠處開墾了一個小園子。里面種滿了從現代帶過來的優選菜種。
對杜昱來說最大的收獲是,通過這些鹽種子的正常發芽,了解到金手指的背包空間是可以攜帶活物并且不會對其造成未知的傷害。
最近山上風平浪靜,杜昱也在想是不是要多在現代時空待一段時間。
山上的大建設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而朱武組織的收保護費行動也順利的展開。
史進、陳達、楊春和崔埜、文仲容輪流帶兵出去與路過客商們友xuan好yao交u流li。
很快,梁山的新規矩就傳遍了京東西路和河北東路這一片地界的商隊。
對于梁山這種行為,江湖上自然是有的罵有得贊,但總歸水泊附近有了規矩。
對一些商人來說,有規矩總比沒規矩的好,白衣秀士王倫做寨主時他們每每路過此處總是提心吊膽生怕被人劫掠,哪怕大多數時候無事心里也不得安寧。
現在雖然要付出一些代價,但總歸這一段路上是太平了。因此路過的商隊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多了起來。畢竟別的山寨可不想梁山這樣講規矩。
朱武一開始還擔心收獲不大,做的沒有意思。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路過梁山泊附近的商人越來越多,山寨每天都有不斐的收獲。
比之他以往和陳達、楊春在少華山劫掠來錢還要多些。
更讓他欣喜的是,有了實際利益,山寨的嘍啰們興致很高。對于頭領安排的事情人人搶著去做,沒有絲毫推諉。這與大宋軍隊形成鮮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