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聽到原委了。”
杜昱說道“快說來聽聽。”
時遷說道“其實也不是什么大事,萊州掖縣的縣令宗澤張榜招收民夫,說是要在掖縣哪里開荒屯田,附近很多活不下去的百姓都去掖縣開荒了。”
杜昱一愣,他在北宋時空這么長時間還是第一聽到大宋名臣的名字。于是,不由自主的說道“宗澤,宗澤!”
朱武等人皆不是本地人,對此了解不多,也是一臉疑惑的看著時遷。
時遷說道“哥哥,宗澤這人原本我也不知。因為這件事情才有所了解。聽說他是元佑六年的進(jìn)士出身,曾經(jīng)出任過大名府館陶縣的縣尉,任滿之后擔(dān)任過衢州龍游、萊州膠水、晉州趙城的縣令,如今在萊州掖縣的縣令位置上也坐了很久。這人官聲不錯,對待百姓非常好,每到一地都被百姓愛戴,是位難得的好官。”
杜昱還真就沒有研究過大宋的名臣,這段時間他得精力全放在水滸傳當(dāng)中了,卻忘了這里疑似水滸傳不假,但大宋的名人并不會因此消失,該有的還會有。歷史上發(fā)生的事極大的概率還會發(fā)生。
對這種情況他有些不知該說什么好,主管來說他也希望大宋時空能多幾位像宗澤一樣正直善良的官員,或許漢人的命運還能改寫。
但客官上來說,宗澤的安民之策確實緩解了西城擴(kuò)田所對京東西路造成的危害,減少了百姓投靠梁山山寨的可能性。
杜昱沉思不語,山寨的頭領(lǐng)們則各抒己見。
這些人倒也直率,并沒有因為影響到山寨的發(fā)展計劃就對宗澤大放厥詞,反而異口同聲贊其人品高潔。
杜昱想了想,覺得沒必要和宗澤較勁。無論什么時候,宗澤的所作所為也是值得人尊敬的,而且對于他的氣節(jié),還是很敬佩的。
不過拉人上山杜昱也是一定要做的,忽然靈光一現(xiàn),他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于是,說道“宗澤的事情放在一邊,他與山寨的事也沒什么必然聯(lián)系。想去開荒的即便是沒有宗澤也未必肯來投山,不必糾結(jié)這些東西。咱們總不能明目張膽的招收流民,這與聚眾造反也沒什么區(qū)別了。”
朱武說道“哥哥說的是,只是這樣一來也確實影響到山寨擴(kuò)充了。”
杜昱說道“方才我想到一個主意,說來供大家參詳一番。咱們既然不便大張旗鼓的招收流民,那何不讓山寨上一些有三親六故的人下山,偷偷宣傳一下山寨呢?”
史進(jìn)說道“哥哥,這樣可行么?那些人堅持到現(xiàn)在又怎么肯輕易上山。”
杜昱說道“宣傳一下試試也無妨,我就不信山寨這些人現(xiàn)身說法,還真的各個貧賤不移,算都不向往山寨的待遇。”
韓伯龍說道“著啊,哥哥山寨那些老弱靠著打打零工都可以餐餐見肉,便是外面的中等之家也做不到如此。我想肯定會有不少動心之人。”
朱武說道“妙,哥哥這個辦法好。前幾日還有人托會里的小頭目問詢,是否可以把他們賺到的銀錢送下山,接濟(jì)親朋好友呢。”
杜昱說道“這事倒可以議一議,讓一些人下山也無妨。我相信除了在山寨整個大宋也沒有地方能讓他們生活的如此之好。”
時遷說道“哥哥,讓他們回去容易,回來可不簡單啊。”
杜昱問道“兄弟你的意思是?”
時遷說道“哥哥,那些山寨的人,有那一個不是窮困潦倒走投無路之輩。他們活不下去多是被躉吏豪紳所逼,若是帶了銀錢回去必然會引死那些人的注意。對山寨來說有一定隱患啊。”
杜昱說道“有道理,但咱們也不能瞻前顧后,那個劣紳敢伸爪子,咱們就敢剁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