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這貨定下規矩,優先選用鄉兵的家人做工,而且每天的工錢還多出三文。當然泥瓦匠這種有技術的匠人他挑不了,但力工可就隨便挑了。
這貨自己都沒有想到,這個規矩會激發出周圍百姓那么大的熱情,為了能在柳莊的工地上工,周圍的百姓紛紛把自家的小子送到這里供他挑選。
其實也不光是為了上工,柳莊招收的鄉兵待遇相當不錯,每月三百文的銅錢還有飽飯可吃對這些鄉野百姓來說已經是福利了。
阮小七和阮小五放個桌子,在柳莊外立起牌子招收會水的年青人,不過他們并不是以招鄉兵的名義收人,而是打著招收跑海莊客的名義。
現代時空海軍的待遇歷來就不是陸軍能夠相比的,即便是在梁山泊里水軍的待遇也是最高的,所以他們招收會水的莊客開價也相當高,每月的例錢是鄉兵的兩倍達到六百文一個月。
大宋這個時期的貨幣體系接近崩潰,平常一貫也就是七百七十文左右,只要是會水會使船的年青人加入柳莊就能拿到將近一貫的例錢,這讓周邊百姓幾近瘋狂。
其實說起來這些人的待遇還沒有梁山泊的嘍啰兵們高,不過兩邊情況不同倒也沒法放在一起比較。
即便如此阮家兄弟需要考核的人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每天都在增加,這也讓他們感慨還是大哥的目光長遠,在梁山泊他們只能被動的在上山入伙的人中選擇,現在則是隨便挑選。看來無論什么時候,走正路都比落草要更有前途。
他們如此,歐鵬、陶宗旺、呂方、扈成幾人也不遑多讓,鄉兵的招收點人流如織,可選擇性簡直不要太寬,他們也是盡撿身體條件好的年青人挑選。
經過半個多月的時間,鬧鬧哄哄的局面終于趨于平靜,鄉兵和莊客的挑選接近尾聲。
統計下來,阮小七和阮小五收到四百水性不錯的年青人,當然這些人要經過一番嚴格的訓練之后才能上船,出海還要經過更艱苦的訓練才行。不過,柳莊有海商船隊在經營的消息早已經傳遍臨沂縣城。
歐鵬和呂方那邊鄉兵的隊伍擴大一倍有余,真實人數已經來到兩千五百人。實際上在整個沂州也是最大的鄉兵隊伍了。不過對外號稱鄉兵有一千三百人,其余都是輔兵不計入數量。
現在杜昱在臨沐拉起的隊伍迅速的壯大起來,所欠缺的只是訓練和實戰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