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貫忠打下莫州城之后并未停下前進的腳步,而是率領大軍向瓦橋關方向疾行。
杜昱給他的地圖每天都要研究,結合遇到的情況和探馬的情報,他不斷的在上面進行修改,時不時的還要在地圖旁加上備注。
好在他是個全才,天文地理無所不知,對各個方面都有涉獵,不會像林沖和魯達那幫粗人那樣只會打打殺殺。
隨著越來越深入遼國的境內,遇到的小規模騷擾一日勝過一日,倒不是什么遼國的正規軍,就是那些契丹的地主貴族的私人武裝。
其實對大軍沒什么大的影響,就是偶爾一小撮人在隱蔽之處放一放冷箭令人煩不勝煩。好在他臨行之前從杜昱那里要來了解珍和解寶兄弟。
兩頭蛇解珍和雙尾蝎解寶是登州的獵戶出身,本身就十分擅長在山林之中穿梭打獵,他們的本事可不能小瞧,那可是敢上山打虎的存在。
要知道武松打虎那是他自己喝大了,若是清醒他是不敢過景陽岡去老虎那找晦氣。而解珍和解寶不一樣,他們是在登州知府的逼迫下主動去山上捉老虎。
不管是不是被逼這份勇氣可做不得假,而且他們也成功了。甭管說是不是用了陷阱和藥箭,至少穿山越嶺,捕兔逐鹿的本事是實打實的。
面對大軍遇到的小規模騷擾,尤其是發生在山林附近的次數,許貫忠便讓兄弟二人各帶一支三百人的小隊,專門在行軍路線上巡查。
這二位兄弟也確實爭氣,幾次遭遇戰下來斬殺不少宵小之徒,震懾了沿途的遼國人,使得那些契丹人再也不敢接近大軍。
大軍行進的速度很快,每天將近五十里的急行軍強度很大,若不是梁山軍多是經過專業訓練又在物資供給上非常充足,光是累就把這些兵丁累垮了。
許貫忠心知不能耽擱太久,他們連下兩座州城,估計遼國上下早就知道了這個消息。那怕是為了賦稅,遼國人也必定來救,這樣留給他的時間就不多了,他必須在敵人援軍到來之前拿下瓦橋關占據白溝河邊的橋頭堡。
五天之后他們終于來到瓦橋關附近,看樣子遼國方面的援軍尚未到達,他松了口氣立刻下令安營扎寨。
大軍扎下連營,便開始休息調整狀態,而許貫忠為了保險起見,讓魯達和王驥每天都親自帶人巡營。
七萬多大軍,如果發生營嘯后果不堪設想,尤其是他們還帶著不少炮灰部隊,那些人沒有經過多少軍事訓練,而且生活也處在高壓之中很容易發生意外,對這一點許貫忠格外注意。
為了防范敵人可能隨時到來的援軍,他更是將探馬撒出去二三十里之遠。
就統領軍隊這個角度來說,穩扎穩打又不拘小節的許貫忠比梁山泊那些英雄好漢更有價值,杜昱得到他當真是運道極佳。
梁山軍一連休整三天,兵丁們恢復了七八成。這個時候許貫忠再也坐不住了,時間不等人早點拿下瓦橋關早點安心,于是他就在大營之中擂鼓聚將準備攻城。
再說瓦橋關的守軍,他們早就得知有一支‘宋軍’攻入遼國境內,而且一來就攻破瀛洲城,向莫州方向進軍。
都不用研究地圖,心里門清這行軍路線就是沖著涿州和幽州去的,而想要攻打兩州瓦橋關就是必經之地。
因此瓦橋關的守將耶律高早就做好準備,現在遼國上下集中全部力量應付金國的大軍,能動用的騎兵都被調到了上京臨潢府,導致他們這些領兵的將軍只能依城而守,失去了契丹人擅長野戰運動戰的優勢。
其實這也是為什么許貫忠的大軍連連得手卻并未遇到強力抵抗的原因,沒有了馬匹的契丹人在步戰上還不一定有大宋的官軍給力。
而失去野戰的優勢,遼國人在軍隊人數上又無法和梁山軍相比,出城打絞殺戰太吃虧,就只能依托城墻進行不那么擅長的守城戰。
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