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兵逃跑將場面弄得更加混亂,遼軍的這場大敗已經不可逆轉。
耶律淳見此情景仰天長嘆,索性扭過頭去不再看戰場上慘烈的一幕,而是在親衛的保護下向南京府方向倉皇逃去。
主帥逃走,遼軍的其他人更無心抵抗,索性將手中兵器一扔拼命的跟在后面狂奔。
敵人潰敗,梁山軍更加氣勢如虹,為了立功受賞他們也是拼了,不斷的追擊敵人將他們擊殺在地并且割下左耳以記戰功。
遼軍騎兵見大勢已去那還有心思戀戰,找出空當之后甩開對手紛紛逃走去追他們的大帥。
欒廷玉和孫立并未率軍追擊而是選擇將困住的敵人一一擊殺,收下到手的功勞。倒也不是他們二人保守,實在是這次與遼軍騎兵對戰損失較大,與其冒險追擊窮寇還不如求穩將困住的敵軍拿下。
戰場上大局已定,梁山軍又取得一場勝利。不過冷兵器戰爭就是這樣,即便打贏了一時半會也結束不了。
杜昱他們從巳時開戰直到午時才結束戰斗,開始清掃戰場。
即便是這樣一場大勝,實際上消滅的敵軍并不太多,隨著耶律淳逃走的遼軍怎么也有四分之一左右。
大軍回到居庸關后統計戰果,梁山軍斬殺的敵軍不過在四千左右,俘虜的敵軍卻有一萬兩千多人。
這還不算,他們繳獲的物資更是數不勝數,戰場上滿地都是丟棄的武器。再加上遼軍大營之中的物資,足可以武裝一支三萬人的大軍。
杜昱沒有客氣,在梁山軍將這些東西收集好之后,他立刻將其收入背包空間之中。倒不是想著自己用,而是準備當做支援韓伯龍起兵的物資。
擊潰耶律淳的大軍,杜昱在中軍大帳之中再次打開地圖研究起來。
若是按照現代時空那條時間線的真實歷史,此時遼金大戰進入白熱化階段,在大宋宣和二年四月,金兵向遼上京進發,命遼使習泥烈、宋使趙良嗣隨行。金兵抵上京城下,金太祖親自督戰。早晨發動進攻,不到中午即攻下上京城。遼上京留守撻不野投降,天祚帝耶律延禧逃往西京。
如此一來他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趁大勝繼續推進,直接拿下遼國的南京府,將耶律淳趕出燕云地界。
還有一個是見好就收,將兵力收回去繼續按照原來的計劃攻打幽州城,與許貫忠部會師之后再做打算。
杜昱反復權衡,覺得兩個方案各有利弊,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