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伯龍得知杜昱在燕都稱王建立大梁,心中頓時有了底氣。
灤州距離燕都不遠遼國朝廷的控制力也降到冰點,他趁機舉起義旗起兵反遼。在拿下幾個當地豪強補充了糧草之后,他帶著兩萬余義軍向燕都方向趕來,試圖和大梁勝利會師。
得到那段記憶眼光和見識增長不少,韓伯龍清晰的認識到現在的他根本沒有實力自立門戶,最正確的選擇就是抱緊杜昱的大腿,先把自己的勢力做大做強。
至于以后是效忠玄法道還是想辦法自立,那還要看看局勢的發展再說。
他之所以選擇帶著義軍向燕都靠近,不僅是因為相對安全,更重要的是能夠得到大梁在物資上面的支援。
駐守灤州的遼國官員在得知治下有人聚眾起義之后叫苦不迭,以前耶律淳在的時候他們聽從南院大王的敕令即可。
現在王爺撤走,皇帝耶律延禧又逃往中京,根本就沒有一個主心骨給他們撐腰。更難受的是灤州距離燕都不過四百多里,他們時刻處在對手的兵鋒之下。
在見到韓伯龍大軍并沒有攻城略地,而是向著燕都方向行軍之后,他松了一口氣,看樣子只要自己不去作死,還有可以當一段時間的灤州知府。
看看城中的軍隊,想想韓伯龍那兩萬余人的義軍,灤州的知府長嘆一聲,放棄了出城清繳反賊的想法。
考慮到自身就是漢人,在遼國日薄西山的局勢下,他甚至在心中默默盤算今后投靠大梁之后能否保住自己的官職和地位。
而在灤州城中與他秉持相同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數,‘聰明人’都在做著兩手準備,隨時都可以倒向勝利者的一方。
灤州的官府毫無反應給了韓伯龍巨大的鼓舞,沒有遼國正規軍隊的襲擾,他們一邊清掃沿途的大小勢力,一邊向燕都反向行軍。
在建立聯絡之后,杜昱很快就得知了韓伯龍的行動方案。
經過一番思考之后,他決定派楊春和陳達帶領五千兵馬,攜帶大量物資去接應義軍的隊伍。
經過反復清繳,如今燕都附近已經沒有任何敢在大梁軍隊面前?;ɑ畹膭萘α?,楊春和陳達一行人十分順暢的東行軍。
不到十天的功夫,他們就在情報部門的不斷聯絡下與韓伯龍部勝利會師。
多年沒有見到韓伯龍兩人非常開心,拉著他和武松等人在大營之中開懷暢飲,訴說思念之情。
不過畢竟是在軍中幾人還是相當有分寸,并沒有喝的酩酊大醉,盡興之后就停止飲酒,開始在宴席上談論正事。
楊春從懷中拿出杜昱的密旨遞給韓伯龍。
韓伯龍讀后才知道,梁王沒有讓他和麾下的義軍去燕都的打算,如今大梁軍在各個城池都有駐守之人,實在沒有地方安置他們。
按照杜昱的旨意,韓伯龍被直接任命為安東軍主帥,武松是他的副手,而聞煥章則被任命為軍師。
安東軍的編制暫定為五萬人,是大梁的第三個軍團。人手方面由他和武松自行招募,物資則由燕都方面來,而他們的駐地就劃在灤州。
密旨中明確要求,韓伯龍和武松兩人在得到楊春運送的物資之后立刻著手組建安東軍,目標鎖定在灤州和周邊地區,掃清沿海一帶遼國的勢力,將氣與大梁的地盤連城一片。
韓伯龍合上密旨遞給武松,心中有些感慨,他倒不是覺得杜昱小氣,相反梁王十分大方,要知道楊春和陳達是最先追隨之人,連他們都沒能混到一路元帥的地位,卻輕描淡寫給了自己。
盡管沒讓他到燕都履新,卻給了在外領兵之權,可謂是相當信任。最難能可貴的是,對安東軍并沒有插手的意思。
武松看完了密旨,又轉身遞給聞煥章。
聞煥章看完之后將密旨收好,幾人各有心事卻都表現得非常平靜。
“伯龍,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