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梁建立之初最稀缺的便是人才。也只好厚顏向他提出要求。清道人既然來了,貧道可不會放過。不知道友是喜歡在官府做事還是在軍中做事。”杜昱問到。
“官府中事貧道不擅長,但自問武功還算不錯,腹中也有幾卷兵書戰策,真人還是讓貧道去軍中做事比較好。”公孫勝說道。
“好,那清道人暫時做個軍師如何?大梁的軍中非常缺少運籌帷幄之人。”杜昱說道。
“做軍師不錯,多謝真人成全。”公孫勝說道。
他是真的不想在官府之中政務纏身,每天都要殫精竭慮權衡利弊,還是相對單純的軍隊比較適合他的性格。
杜昱點頭稱是,隨后將公孫勝也送到陳達身邊,讓他做為軍師在軍中效力。此時沒有戰事正好可以適應一下大梁軍的行事作風。
就在張叔夜每天費勁心思考慮如何解決登云山的賊人,杜昱每天在燕都和濟州城之間往返穿梭的時候,大宋朝廷終于對張大人的奏折有了反應。
一開始官家趙佶接到張叔夜的奏折后非常生氣,認為朝廷不應該放下架子主動去招安宋江等人。
雖說大宋有十節度但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現在還這么做多少有點掛不住臉。
不過當他將奏折放到朝堂之上讓眾大臣商議的時候卻發現群臣分為兩撥各持不同的見解,有人覺得有損朝廷臉面,不應該招安還是要剿滅才行,這樣才能震懾天下。
而有人則表示朝廷正打算對遼國用兵,不可將精力放在山賊身上,現在的情況還不如將其招安,借他們的手去對付田虎王慶等人,朝廷的付出無非是一些官職而已,比起大動干戈消耗無數物資來說更加劃算。
趙佶本想顧著臉面讓張叔夜剿匪,但此時童貫卻站了出來出乎意料的站在了招安派的一方。
對誰有利誰知道,童貫為的可不是什么面子里子,他最關心的就是能不能組織起大量人力物力去征伐燕云。
他為了能夠封王名留青史已經近乎瘋狂了,在他眼里剿匪耗費一兵一卒都是浪費,那有用在燕云來得實際。
因此他出乎意料的站了出來,表示支持朝廷招安登云山的宋江等人,然后利用他們以賊對賊去剿滅王慶等人。
官家趙佶也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主,別看心思全都花在了藝術和女人身上,但他可沒忘記祖上的光復燕云的遺志,在他心里只要收復了燕云那就足以說明這個皇位坐得比他哥哥好。
在這樣的意愿的驅使下,這條時間線又發生了重大改變,朝廷同意張叔夜的建議,選擇招安登云山的賊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