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在兵力上做進一步調整。
既然大宋那邊暫時沒有派下大軍征討北地,那杜昱就可以利用傳送門的外掛將豹滔軍的主力投送到云州戰場上來。
豹滔軍調出五萬主力部隊加上上飛虎軍的五萬主力部隊,再算上圣教軍的一萬熱武器部隊,對大梁來說就是傾國之戰。
雖說現在時遷的部下并沒有得到太詳細的情報,不了解耶律淳在云州聚集了多少人馬,但想想他們寧可放棄新州和武州等地,顯然是存了一戰將大梁軍打垮的心思。
為了不在兵力上吃虧,許貫忠又提議用招募的新兵守城將河北東路那些老兵替換下來,再集結四萬左右的人馬,湊成十五萬大軍,盡全力打贏這場戰爭。
杜昱點頭表示同意,這一戰意義太過重大即便冒點風險也是值得的,只有正面擊潰遼國的大軍才能讓天下人側目,從而在心底認同大梁的實力,這樣一來對收服遼國的其他地盤大有裨益。
大軍的人數多了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自不比提,壞處也顯而易見,十五萬人每天的消耗都是一個天文數字,沒點家底還真撐不起來。
好在杜昱之前在和平期一直在現代時空收集物資,背包空間內的干貨不少,可以維持大軍的物資供應倒不需要從燕都和大名府搬運糧草。
云州之戰的策略定下,現在考驗的就是大梁軍隊的執行力了。
沒有大宋朝廷的限制還得到了大梁官府的支持,玄法道在河北兩路發展得極為迅猛,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拉攏大批的教徒,從教徒之中再招募新軍就非常容易。
雖說那些新兵沒有經過多少正規的軍事訓練戰斗力不強,但在沒有外敵威脅的情況下守城的工作還是能夠勝任的,將那些老兵替換下來問題不大。
只不過將兵力集結起來需要時間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杜昱更是利用傳送門將軍令傳送到各個城池,讓那些老兵在大名府附近集結。在此期間他更是趁機巡查了一波,粗略查看一下大梁的官員在地方治理得如何。
杜昱的心思目前不在治理上面,對地方上出現的各種問題也沒空理會,他現在全力備戰云州戰場準備一戰擊潰遼國剩余的部隊,奠定大梁崛起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