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昱利用傳送門在遼國的西京府集結十五萬大軍,準備與耶律淳展開決戰。
他沒想到水滸傳小說之中的人物會在改變了出身背景之后出現在現實世界,還帶著先頭部隊來試探大梁軍的虛實。
不過在許貫忠等人的建議下,杜昱對耶律得重的挑釁置之不理,將精力用在整合內部上面。
阿里奇幾次挑釁行為沒有收到半點效果,無奈之下只好帶兵撤回軍營再商議對策,與此同時將大梁軍的情況報了上去。
耶律大石接到情報之后大吃一驚,原來收集的情報顯示大梁的軍隊只有五萬多主力部隊和兩萬多人的輔兵,那想到才過了不到二十天對手竟然在前線集結了十五萬部隊。
其余的人是從那里來的,大梁國神不知鬼不覺的將如此大規模的部隊投送到戰場之上,他們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要說多個幾千部隊他還能理解,畢竟遼國的偵騎也是人,不可能一點遺漏沒有,但多出將近一倍的人數不可能一點痕跡都沒有發現。
現在的情況就復雜了,雖說二十三萬遼軍對上十四五萬的對手還是有人數上的優勢,但卻不再是碾壓的姿態了。說不上勢均力敵,但敵人也絕對有的打。
耶律大石不敢小視,直接將大梁軍的變化上報給天錫皇帝耶律淳。
耶律淳也沒想到會有這樣的變故,原本他以為用二十三萬大軍直接碾壓大梁的七萬軍隊綽綽有余,即便沒有什么好辦法應對虎威炮的攻勢,但以人海戰術取勝也十分穩,現在的情況就比較尷尬了。
“大石林牙,你確定大梁軍不是在虛張聲勢?”耶律淳還是有些不敢相信,之前新州和蔚州傳回來的情報顯示大梁的軍隊數量就在七萬人左右,在這個時期大部隊行軍有多么困難他們這些帶過兵的那個不了解,想悄無聲息的投送七八萬人的部隊根本做不到。
“回陛下,耶律得重將軍是戰場宿將,麾下的各位將軍也都久經戰陣。交手勝負或未可知,但眼力應該不差。既然傳回來的情報中提到大梁軍不論是營盤的大小和數量,還是旗幟的多寡以及埋鍋造飯時產生的炊煙都顯示對方人數在十四五萬左右,那就應該錯不了。”耶律大石不太敢信又不敢不信,自從與大梁的人交手之后各種刷新認識的事務他都遇到過。
“大梁的賊人是如何將規模龐大的軍隊運到云州的?朕想不明白。”耶律淳說道。
“陛下,微臣也想不通。不過大梁的人信奉一種名為‘玄法道’的教派,聽說非常詭異經常利用包治百病的符水來蠱惑人心,又能拿出從未見過的武器,或許此事與神鬼之事有關。”耶律大石面對超出理解的事件不由自主的將其歸結到鬼神上面。
“朕也有所耳聞,聽說我契丹也有不少百姓信奉甚至都因此忘卻了大遼,端的可怕。”耶律淳嘆到。
“陛下,卑職認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一戰壓上的可是大遼全部的籌碼,由不得不謹慎對待。”耶律大石說道。
“朕心中有數,大梁賊人太過詭異,朕可不會小瞧他們。想要知道對手是不是在虛張聲勢并不難。”耶律淳說道。
“陛下的意思是讓耶律得重將軍發起攻擊,再看大梁方面的反應?”耶律大石問到。
“朕確有此意啊!現在大遼輸不起,一旦失敗丟失的可就不止是云州了,還有大遼的國祚和尊嚴啊。有些犧牲不想做也要做。”耶律淳的心情忽然沉重起來。
“陛下,微臣現在就去擬令。”耶律大石說道。
他知道逼著皇親上戰場做炮灰的名聲太臭,作為天錫皇帝的耶律淳不好直接下令,這個鍋只能由他這位大帥來背。
“嗯,去吧。”耶律淳點點頭不再說話,其實他的心里也不是滋味,不過為了保險起見他還真需要耶律得重這位皇親來趟趟路。
耶律大石當然明白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