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梁步軍加入戰團,耶律夷列麾下的騎兵逐漸落入下風。杜昱又趁機偷襲,一箭差點要了他的命。
見局勢不妙耶律夷列也不敢戀戰,他在親兵的護衛下率先逃離戰場。有他這位主帥帶頭,其余人更是無心打仗,拼命的將身邊的對手逼退之后,他們也轉身隨著帥旗向遠處奔逃。
大梁的軍兵見狀士氣更盛,各個奮勇當先試圖留下更多的敵人,在他們的吶喊聲中遼國人逃得更快了。
杜昱命林沖等人趁機掩殺一陣,將耶律夷列的騎兵驅離了主戰場。不過礙于對周邊的地勢的熟悉程度,他也不敢讓大梁的騎兵們深追。
而且現在大梁這邊雖然小有優勢,但整體上雙方仍處在僵持角力的階段。許貫忠和耶律大石的步軍仍舊攪在一起難分勝負。
倒不是許貫忠指揮能力差,主要原因還是雙方的人數有不小的差距。虎威炮更大的作用是遠程打擊,對糾纏到一起的步軍反而沒了之前的威懾力。
在耶律大石的指揮下,遼國的步軍戰斗意志尚可,人數占優的情況下倒沒有和以往那樣被虎威炮震懾得失去膽量。
因此雙方從接戰打到現在仍舊僵持在一起,大梁軍之所以在這樣的攻勢下沒有崩盤主要還是因為平日里訓練有素,再加上幾乎人人披甲,占據了裝備上的優勢。
不過將近一個時辰的苦戰,雙方都已經露出疲態,戰爭進入了關鍵時刻,一旦那一方頂不住將是一個巨大的災難。
這一點不管是許貫忠還是耶律大石都心知肚明,現在的關鍵點就看兩翼戰場誰能占優,那個能抽出手來做文章了。
在耶律大石的心中,他的兒子耶律夷列那邊別看人數較多,但無論是裝備還是精銳程度都無法與耶律阿撒那邊的鐵林軍相提并論。所以他理想的戰局就是耶律夷列牽制住大梁軍的右翼,而突破口就在鐵林軍那邊的左翼戰場。
隨著時間的推移左翼戰場的呼喝之聲和密密麻麻類似炒豆一樣的聲音逐漸平息,顯然雙方已經分出勝負,只是他卻見不到大梁軍的后方有混亂發生。
雖說心里有些不安但也并未多想,他并不認為威名滿天下的鐵林軍會出現問題,或許是在處理殘敵也說不得。
又酣戰片刻,耶律大石覺得有點不對勁了,左翼那邊沒了聲音,右翼戰場那邊卻響起了爆豆一般的奇怪聲音,他忽然覺得兒子耶律夷列那邊怕是有點危險。
只是許貫忠這邊指揮調度軍隊從容有序,還將后面的預備隊調了上來,他生怕正面戰場有所閃失不敢太過分心,依舊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指揮軍隊上面。
再過片刻,耶律大石終于看到戰場的兩翼有軍隊向主戰場方向靠攏,但卻并不是他是熟悉日月旗和飛鷹旗,相反旗幟是他最不愿意見到的虎豹旗。
難道鐵林軍全軍覆沒了不成?他心中疑惑,以騎軍攻擊步軍難道會全面失敗么,若說耶律夷列的雜牌騎兵因為歸屬不同的勢力凝聚力不夠還可以理解,可鐵林軍是遼國的王牌重甲騎兵,他們怎么可能對付不了大梁的步軍呢。
雖說他不愿意相信但事實就擺在面前,大梁兩翼的軍隊在接近主戰場之后立刻從側面切入打了大遼的步軍一個措手不及。耶律大石連連揮動旗幟,指揮麾下的部隊做出應對,他不得不分兵去阻止大梁軍隊在兩翼的攻勢。
許貫忠見狀心中大喜,雖然不知道兩翼戰場的具體戰況,但如今兩邊均抽出手來支援,必然是取得大勝。
他可不肯落于人后,于是令旗一揮把最后的力量也壓了上去,一時間主戰場這邊打得愈發激烈了。
不過此時雙方的士氣已經發生明顯的變化,有援兵來支援,大梁的步軍立刻意識到取勝就在眼前,士氣一下子漲了起來,相反遼國的步軍則是越打越吃力,明顯有抗不住的趨勢。
就在這關鍵時刻,史進和他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