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大梁官府說道做到又有什么好擔心的,與其餓著肚子苦熬還不如搏上一把租種官田,他就不相信官府還能自己坑自己讓他們這些佃農種不出糧食來。
鄭家莊的村民聽了以為說的有理,于是紛紛學著鄭山到官府去報備,領下臨近他們村子的官田來耕種。
他們也成滄州府第一個全部認領‘官田’耕種的佃戶村。在這個年代還有是很多人不想冒險寧可相信地方上的富豪和大戶的,而且大梁強制的五成佃租也讓他們多收了兩成,比起往年已經算得上好日子了。
鄭家莊成了典型,還被知府程雷親口表揚,一時間倒是出了不少風頭。不過旁人最羨慕的不是他們得到的夸獎,而是官府‘貸款’給他們的玉米面。
過了一段時間到了耕種的季節,果然官府派下吏員指導他們用新方法種莊稼。不但有他們熟悉的麥子,還有一些不了解的根莖作物。
而且為了防止官田缺水,大梁的官府更是派人在田間用古怪的器物打下一口又一口的水井,鄭山等人原本還不看好哪些作物。但看到哪些水井之后,他們忽然對租種官田感到慶幸起來。
果然,日后哪些莊稼長出秧苗之后就印證了他們的想法。對比起周邊村落種出來的麥苗,官田的麥子長勢更好秧苗也更粗壯,那綠油油的一片簡直能把人心照化。
農民就沒有不愛莊稼的鄭山等人更是如此,對自己租種的田地更加用心照看起來,他們覺得那是人生的希望。
如今到了收麥的季節,再看官田與那些大戶人家麥田的對比就更家強烈了,鄭山粗略估算一下按照往日舊法耕種的小麥最多也就是豐年景象,一畝能產一石左右。而自己租種的官田看著麥穗的大小至少也在三石左右。
可能他們在官府的幫助下將小麥收回家中的時候還是大吃一驚,鄭家莊的村民怎么也沒想到當初官府強迫他們種植的麥種竟然如此高產,畝產竟然達到了駭人的五石左右。
去掉交給官府的佃租和還掉的糧食‘貸款’,僅僅是麥子的收獲就能保證他們吃到明年這個時候還有盈余。
鄭山一算,這要是再算上田地里仍未收獲的那些作物,今年豈不是能過上一個肥年,給孩子做套新衣服給媳婦扯上幾尺布的盼頭也有了。再想到大梁官府早就對他們說過,想賣糧直接賣給官府即可,價格公道不說還不會耍花招欺詐百姓。
如此親民愛民的官府,鄭山覺得比當初的大宋要強出十倍不止。
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