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昱在戰爭的緩沖期過得十分充實,每天都有許多事情要處理,晚上還要回到現代時空的家中陪伴妻兒。
現在大梁上下一片忙碌,百姓忙著參與官府的建設工程賺錢貼補家用,官府則在忙于完成梁王派下的任務,而虎威軍、豹滔軍以及圣教軍則忙于招收新兵,為將來的戰事做準備。
尤其是圣教軍,在之前那一場決戰之中表現十分亮眼,戰績傳出去之后引得無數人驚嘆,杜昱更是有意宣傳,使得玄法教的教徒們在參加大梁軍時優先選擇去裴宣那里報名。
一時間大梁軍的招新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軍隊的兵員迅速的補充上來,史進更是精挑細選,若不是礙于槍支生產的限制他怎么也不會僅僅將圣教軍維持在二萬人左右。
擴充兵力之后,不管是常規的冷兵器部隊還是圣教軍都投入到高強度的訓練之中,現在新糧收獲大梁的糧草充足不怕消耗。
為此杜昱還特意囑咐阮小二和李林等人在近海拖網捕魚,為大軍肉食,他也多方聯系在現代時空訂購一些肉食給大軍補充營養。
大梁的發展進入良性軌道,各方面的運轉都十分順暢,而經過將近二十多天的統計和計算此次西征的功勞簿終于編訂完成,陣亡的將士名冊也記錄完畢,論功行賞的時候到了。
杜昱為此特意向柳梅告假幾日,把此事看得極重。
他認真的閱讀手中的名冊,心里也在衡量該如何記功,如何獎勵各位兄弟。
首先映入眼簾的自然是大梁軍的高層,朱武、楊春、陳達、崔埜統帥一部軍兵數次建功,理當官升兩級,但考慮到要留出升遷的空間他決定將四人均提升到第三等的雜號將軍。
其中朱武和楊春被分別封為安夷將軍、安遠將軍,而陳達和崔埜則被封為平寇將軍、平虜將軍的稱號,幾人的麾下也各有升遷,基本上遵循了官升一級的原則。當然那些在戰斗之中表現特別好的也沒有吝嗇,破格提拔的也有近百人之多,甚至有從普通兵丁一躍成為軍都指揮使的。
魯達、謝威、宮富、解珍、解寶、嚴林、呂熊等人的功勞同樣不小得到不同程度的升遷,魯達更進一步得到了第三級的前將軍之職,而謝威等人有的是招降的大宋軍官有的則加入的時間過短功勞積累不夠,只得到了第四級的正牌將軍稱號,不過比起之前也有幅度不小的提升。
王驥、史文恭、郁保四、蘇定等人作為先鋒抗在第一線與遼國中軍硬抗,而且身先士卒斬殺無數敵軍為決戰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提升的幅度就比較大。只不過他們同樣資歷尚淺,得到同樣是四等雜牌將軍的稱號。
而率隊投誠的賀家三兄弟也被杜昱賞下官職,不過只有斬殺耶律得重的賀重寶得到了四等正牌將軍的稱號,他的兩個兄弟得到的是五等雜號將軍。
立功最大的當屬林沖、欒廷玉、孫立三人,他們不但在決戰之中立下不世功勛,更是在之后將遼國皇帝耶律延禧以及一干皇族悉數擒拿,這個功勞即便是大軍的主帥許貫忠都不能相提并論。
杜昱對他們三個的封賞也是最高的都被擢升至二等將軍,林沖被封為征北將軍,欒廷玉被封為征西將軍,孫立被封為征東將軍。
三人之中尤其是病尉遲孫立,他來的最晚但偏偏趕上了大梁軍所有的大戰,這次戰功更甚讓他一下子沖破了資歷的困擾升遷到之前做夢都想不到的官位。
許貫忠在決戰之中坐鎮指揮調度有方,立下的功勞無人質疑但與生擒遼國皇族相比確實差了點意思,他被杜昱同樣升為二等的中軍大將軍,官職與林沖等人平齊。
接下來就是時遷這位情報大總管,以及聞煥章、公孫勝、李應、杜興包括在大梁坐鎮的彭玘等人,他們的作用不在沖鋒陷陣因此在封官上杜昱考慮的是給他們文職。而像阮小二、阮小五、李林等人則把封賞放在水軍之中,同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