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名為郭圖的柴進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時機投靠大梁,在這種情況下杜昱給予他非常高的官職和地位,甫一投降便得到了右將軍之職與史進、魯達平起平坐。
也不能說偏心,杜昱考慮的不僅是柴進投降有一定的影響力,人家還帶來了四萬多軍隊以及六七個縣城的地盤。
當然在接收了整個‘郭圖軍’之后,許貫忠將其打散重新做了安排,柴進麾下的人馬也從四萬縮減到了兩萬多人,而且也不再是他手下的老兄弟,不過柴家的親兵還是護衛在他的身邊。
柴進心態非常好為人又比較圓潤,選擇主動融入豹滔軍之中,很快他就發現大梁軍隊與他的那支義軍的差別。
這里軍紀嚴明上下一心,士兵對待訓練非常認真,上官也不會巧取豪奪壓寨手下的兄弟,更不會出現隨意打罵折辱的現象。到現在他有些明白為什么大梁能夠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崛起,而他的義軍則越走路越窄。
隨著時間的推移,柴進接觸到的信息越來越多,他忽然發現豹滔軍之所以加速整合隊伍是想打一仗,而目標就是真定府。
看著主帥許貫忠桌上地圖的那些圈圈點點,表明大梁不僅是圖謀真定府,更是對附近的田虎有很大的想法。
之前柴進的地盤和田虎的地盤將真定府夾在中間,如今他投靠大梁后,豹滔軍順手將緩沖區納入了自己的地盤,如此一來就將真定府與大宋的其他州府割裂開來。
以他對趙宋官員的了解,那些腐朽墮落的家伙只會自掃門前雪,不會想著援救那四萬多被困在孤城的邊軍。
事實上也是如此,許貫忠整合隊伍用了十天的時間,他不想再耽擱下去延誤時機,于是就提出邊行軍打仗邊磨合的想法。
杜昱對此持開放態度,既然選擇信任許貫忠將大梁南面軍事大權交到他的手中那就要給予充分的信任,此時再指手畫腳純屬多余。
相信以許貫忠的行事風格沒有把握的事情不會去做,他索性大開傳送門傳送回燕都去處理那邊的政事。
再說許貫忠,初步整合完豹滔軍便立刻展開行動,打算在實戰之中磨合隊伍。不過面對真定府的那四萬邊軍他并未輕視。
魯達、謝威、嚴林、呂熊等幾位配合相當默契的將領依舊是主力部隊,他們率領四萬豹滔軍沿著濾沱河直撲真定府。而許貫忠則與柴進帶著兩萬人馬從高邑附近向真定府推進,兩路大軍形成圍攻之勢。大名府這邊則交由林沖和宮富二人坐鎮在家中留守。
制定好作戰計劃發下軍令之后,在第三天大軍開拔。柴進看著豹滔軍如此之高的效率,心里也是酸溜溜的。
大梁兩路大軍六萬多人浩浩蕩蕩的向真定府推進根本就沒有避諱,頓時在周邊引起了不小的動靜。
真定府的邊軍沒有兩天便得到了消息,知府一聽便慌了神,立刻將邊軍的將領張玉喊來商議對策。
原本周邊就有田虎和郭圖的軍隊,真定府與朝廷的聯系已經非常薄弱,若不是之前杜昱為了避免分心而在大梁和郭圖那里留了一縣之地作為緩沖,他們甚至連朝廷的消息都得不到。
如今擔心終于變成了現實,郭圖軍不知為何投靠大梁,兩伙勢力合并后緩沖區消失,真定府一下子成了孤城。
東面、南面、北面俱是大梁的地盤,西邊還有田虎堵著去路,即便他們想跑都沒有路線。
真定府的知府叢放把張玉找來就是想問問他能不能突圍出去,若是不行那就要另做打算了。本身就在的周邊,這半年多來大梁彗星般崛起的事跡聽得不要太多。
叢放也從一開始的不屑一顧變為震驚,沒想到大梁幾個月的時間就吞下了半個燕云,再到后來西征以少勝多,一戰將遼國天祚帝生擒,半年多的時間就滅了遼國。
此時他也從震驚轉變為敬佩了,雖說遼國真正的主力大軍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