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貫忠在真定府府衙之中坐看原知府叢放的表演。
對比起死戰到底的張玉,叢放可謂是丑態百出,為了活命一點底線都沒有。
只不過他的表演并未打動許貫忠,大梁招降敵人也是有自己的規矩,相對來說反而是張玉那種人比較受歡迎,一味溜須拍馬的反而不會得到重視。
若是本地的豪強和大族做出這等獻媚之事還比較容易接受,官員則要低看一等。
當然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并不會一概而論,只是無論是許貫忠還是柴進、謝威等人都覺得叢放有點過分有點惡心,給人的第一印象非常不好。
但不管怎么說,這些人還是與普通百姓不同,許貫忠也不好直接處理,只是讓麾下的軍兵將其押到戰俘營之中與那些官吏一同看管起來。
至于如何處置,他決定將這些人的表現一一記錄在冊形成文字上報給大梁朝廷,人也要押送到燕都去交由上峰處理。
現在大梁逐漸走上正軌,即便這些官員要二次上崗也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思想改造。
許貫忠在軍事上權利很大,但一向聰明的他知道不能再去插手地方上人員的任用,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分得清清楚楚。
處理完叢放等一干大宋文官之后,邊軍的將領被一一帶到堂上審理,許貫忠命人找來花名冊對照看著上面的履歷觀察他們。
不得不說有時候第一印象真的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古代都講究相面,通過面相對人品頭論足評定一二。
這些邊軍大多數將領都不怎么合格,根子都爛了還能指望有幾根發育良好的枝條。
按理說本應一團銳氣的邊軍將領,多數表現得十分拉胯,看見大梁軍擺出的陣勢甚至開始瑟瑟發抖完全沒有軍人該有的樣子。倒是魯達等人在城外設伏,抓獲的幾人還有一點骨氣。
許貫忠對此并不驚訝,他本就在大宋軍隊體系中混過,當年還是武狀元,對軍隊中種種黑暗了如指掌,出現此種情況實屬正常。
經過一番審理過后,他心中初步確定幾名要留下來用的人,其余的則打到戰俘營與普通軍兵關押在一起。
到了最后就是剛剛蘇醒不久的邊軍主帥張玉了,這位一心為大宋效忠的大將被推推搡搡帶到許貫忠的面前。
誰不喜歡忠誠良將,許貫忠也不例外,聽謝威描述過細節,他就更有興趣了,打算將其勸降為大梁效力。
“張將軍可還安好?”許貫忠一臉微笑,給足了面子。
“敗軍之將有何安好之說,將軍欲羞辱我不成?”張玉梗著脖子說道。
“張將軍誤會了,本官并無此意。兩國交戰各位其主,拋來立場不談,在下還是十分佩服將軍的忠勇。”許貫忠說道。
張玉聞言一聲不吭,把眼睛一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許貫忠略有尷尬,但愛才之心還是趨勢他容忍下去,說道“張將軍,如今大局已定真定府以然歸了大梁。不知將軍有何打算?”
張玉還是不吭聲,臉色卻越來越難看,心中也并不平靜。
“梁王最喜歡將軍這樣忠勇之人,本官也有愛才之心。我想張將軍也應該明白‘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的道理,大宋朝廷腐敗不堪,天子更是親小人而遠賢臣,導致百姓民不聊生天下烽煙四起。趙宋無德將失其鹿,梁王愛惜百姓重視賢良必將取而代之。之前滅了大宋百余年的苦主遼國就是明證,將軍何不棄暗投明為我主效力呢。”許貫忠一口氣說了好多。
“將軍說得不錯,大梁確實作戰勇猛,能將遼國滅國也足以說明很多。但在下眼里只認大宋只認官家一個主上,將軍要殺便殺不必多言。”張玉說道。
“張將軍何必如此迂腐為將者忠是最好的品格不假,但也要看效忠的主人是誰值不值得這么做。若將軍投效梁王必然重用,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