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們處理完戰場上的事情已經日落西山,這場意義深遠的戰爭才宣告結束。
杜昱回到大營后才陸續得到戰后統計的結果,看著紙上冰冷的數字他不由得心中感慨,此戰獲勝不假卻也是一場慘勝啊,大軍的戰損比例比起當初與遼國決戰時還要高上一籌。
首先是圣教軍,不管是在左翼陣地還是正面戰場,哪怕再密集的火力都難免受到金國騎兵的沖擊,線膛燧發槍雖然是跨越時代的降維打擊,但它畢竟不是馬克沁。不可能完全封鎖住敵軍沖鋒腳步,在女真騎兵近身之后損失也是比較大的。兩萬的部隊戰死兩千多人,還有兩千多傷員暫時失去了戰斗力。
然后就是飛虎軍,飛虎軍這次來的人不算多只有三萬左右。不過相比安東軍他們才是戰場上的中流砥柱,盡管是百戰老兵也難免陣前傷亡。如今只有兩萬人完好無損,七千多傷兵三千人戰死的結果可以想想戰斗的激烈程度。
隨后就是這次戰斗中人數最多的安東軍了,五萬多人馬如今僅剩三萬五千人,戰死六千多人傷員人數也超過八千。
最后就是這次戰爭中戰損最大的騎兵部隊了,八千人如今只剩兩千五百人仍有戰斗能力,傷員僅有一千多人,可見那場遭遇戰的慘烈戰況。
將近十一萬大軍出征,如今在休整一番后仍能投入戰斗的也就七萬五千人左右,折損了大概四分之一的人馬。
杜昱有些心痛,不過也知道一個國家想要站穩腳跟這些犧牲是很難避免的,他必要要做好善后事宜才對得起這些為大梁付出的兄弟。
為他們樹碑立傳自是本分知識,然而最好的回報就是善待他們的后人,讓他們的犧牲可以蒙蔭子孫后代。
不過眼下不是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杜昱第一時間要做的是將那些受傷的兄弟轉移到燕都的軍營之中接受治療。為此他不辭辛苦,打開傳送門好一通忙活。
在將傷員傳送到燕都的同時也讓系統收獲了不少經驗值,那些安東軍的士兵還是第一次享受如此待遇,多是玄法道教徒的他們在經歷此事之后對教派和教主杜昱更加虔誠了。
大梁軍的戰損統計完畢,戰果也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