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也與姚古、姚平仲平日里向他提出的‘兵在精而不在多’的軍事理論息息相關。
許貫忠和盧俊義沒想到他們用且戰且退這種簡單至極的‘誘敵’之策居然真的吸引到大宋的軍隊到齊州與他們作戰。
豹滔軍有虎威炮和炸藥包攻城是比較擅長的作戰方式,可也不能因此忽視其野戰以及正面作戰的能力。
要知道他們可是與遼國主力正面硬剛取得完勝的存在,比硬度大宋的官軍捆起來都不是對手,現在僅僅是比較疲累才在齊州休整,可不是失去了銳氣。大宋的禁軍僅僅五萬人就敢來擄虎須,確實有點沒把他們放在眼里。
許貫忠因勢利導,借此機會在軍中大加宣揚,以激將法刺激軍中將士,把士氣搞的極為高漲。面對大宋禁軍在城下的挑釁,每天都有無數人到他與盧俊義面前請戰。
兩人知道此戰乃是征討大宋的關鍵一戰,只要擊潰了李綱的禁軍精銳,豹滔軍大概可以長驅直入殺奔東京汴梁。
想到此處兩人比平常作戰要謹慎得多,雖說豹滔軍無論在人數還是武器裝備上都占據優勢,可大軍作戰變數極大,誰都不敢保證必勝。因此他們格外用心,與麾下眾將數次商討如何對敵。
為了保證勝利,許貫忠將一直在軍中沒有出戰的林沖請了過來,準備讓大梁的騎軍出場亮個相與大軍配合作戰。
經過反復的預演,許貫忠和盧俊義假設了無數的可能,這才將作戰計劃確定下來,隨后便分兵派將準備開戰。
倒是此時的大宋禁軍有些驕傲,來到齊州之后安營扎寨,數次派出軍隊前去挑釁,可對方就是閉門不出一副依城而守的樣子。
姚平仲曾經建議李綱試著攻城,檢驗一下對手的成色。不過李綱考慮到拖延時間其實對大宋朝廷更為有利這才否定。
在他看來只要禁軍能夠拖住大梁軍隊,朝廷的局勢會逐漸好轉起來,只要童貫那邊能快速平定方臘起義或者冒險一下趕回汴梁都可以破局。其實這就是書生帶兵的局限性,看待問題有些好高騖遠,沒有想到只有把握住當下才有將來。
當然以豹滔軍的戰力無論李綱如何選擇都難逃失敗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