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滔軍與沂州軍在東明城順利匯合,也就意味著大梁與大宋之間的決戰(zhàn)即將打響。
東明城距離汴梁城還不到二百里,即便在古代冷兵器戰(zhàn)爭時期也已經是非常近的距離了,按照正常的行軍速度三天左右便可到達大宋的都城。
因此杜昱在與許貫忠、盧俊義、呂方、扈成幾人商議,是現在就將圣教軍和飛虎軍轉移到前線還是等到開戰(zhàn)之時再出奇兵致勝。
經過一番討論之后,許貫忠建議杜昱以穩(wěn)為主,最好是現在就將兩支軍隊‘搬運’到東明城來與大軍匯合。
豹滔軍其實還好,當初與遼國大軍在云州決戰(zhàn)的時候與圣教軍和飛虎軍配合作戰(zhàn)過,彼此之間還有一些默契。
沂州軍則不然,這支軍隊一開始是杜昱隨手下的一步閑棋,只是日后越做越多才重視起來有了今天的發(fā)展。因為久在沂州,他們對大梁國的軍隊非常陌生,與豹滔軍之間尚要進行一番磨合,更別提圣教軍這種熱武器作戰(zhàn)的部隊了。
杜昱想想覺得很有道理,不管怎么說這場與大宋的決戰(zhàn)都是數十萬人的超大規(guī)模戰(zhàn)斗,友軍之間彼此不熟絕對會影響到配合的效果,他還真要重視起來。最起碼也要讓沂州軍與圣教軍和飛虎軍稍稍磨合一番。
做出決定后,杜昱便傳送會燕都之中查看兩支軍隊的準備情況。
史進的圣教軍早就做好了戰(zhàn)斗準備,這次除了要留言燕都帶新兵的鐵面孔目裴宣之外,焦挺與孟康二人也隨軍出征。
為了能把這一仗打的漂亮,九紋龍更是跑到轟天雷凌振那里軟磨硬泡,生生的將兵工廠庫存三個月的彈藥全部帶上才肯罷休。
杜昱得知后有些無語,這位結義兄弟的戰(zhàn)斗熱情高漲的實在厲害,他還要提醒一番不能讓史進沖過了頭。
圣教軍這邊已經完全做好準備,他便利用傳送門率先將這三萬精銳部隊投送到前線。來到東明城再次見到許貫忠等人史進非常高興,尤其是許久未見的呂方和大舅哥扈成。
大梁軍隊作戰(zhàn)的時候軍中不可飲酒,史進與一眾兄弟只能以茶代之開懷暢飲,算是小聚一番。在宴會上一眾人等約定日后拿下汴梁城擁‘哥哥’登上皇位后必當同飲一番不醉不休。
圣教軍到來之后,大梁軍隊的人數已經來到十四萬左右,實際上比真實歷史上金國人入侵大宋來得還要兇猛一些。
當然兩組對決面臨的局面不同,倒不能一概而論。客觀的說,趙桓將汴梁城的禁軍全部交到宗澤的手上并且放權給他,實際上是提高了宋軍戰(zhàn)力的。
為了保障勝利,杜昱決定全力以赴。除了留下一萬五千人守衛(wèi)燕都之外,就連飛虎軍的主力也要來到前線作戰(zhàn)。
魯智深接手后在入云龍公孫勝等人的幫助下,將大軍重新整合了一番。此戰(zhàn)太過重要,他便將飛虎軍的家底也全都帶上。算上訓練數月的新兵花和尚湊足了五萬人馬,整理好武器裝備后便可隨時出發(fā)。
杜昱沒有讓他久等,在安置好圣教軍的駐地后又回到燕都,利用傳送門將魯智深等人分批‘搬運’到東明城。
大軍規(guī)模實在太大,幾乎占據了十數里的范圍。而且大梁軍隊一向管理嚴格,絕對不會讓周邊閑雜人等隨意靠近。因此外人根本不了解軍隊之中的變化。
任誰也想不到短短三日內大梁的軍兵就悄然增加到十八萬人左右,如此雄厚的兵力便是大梁與遼國決戰(zhàn)之時也未曾有。可見杜昱對攻下汴梁城,取代趙宋江山的渴望。
閑言少敘,幾路大軍合兵一處互相熟悉幾日,杜昱便迫不及待的下令開拔出發(fā)。
大梁軍隊的十八萬人可是實打實的十八萬戰(zhàn)斗部隊,不想古代冷兵器戰(zhàn)爭時的各種吹子把運輸部隊和輔兵都算了進去,還要再擴大一番。
先不提軍隊戰(zhàn)斗力如何,便是十八萬人的規(guī)模就極有威勢。大軍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