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想少造些殺孽罷了。若是趙桓肯低頭稱臣獻出汴梁城,本王可以保證趙氏皇族的人身安全也會為他們妥善安排,以免遭受兵災之苦。”杜昱說道。
宗澤聽后汗水涓涓而下心緒激蕩起伏莫非大宋就這樣終結么,他越想越是心驚越想越是難過,不由自主的說道:“如此和談還是和談么,大王此舉與欺騙何異?”
“宗大人此言差矣,和談確實是和談,不過談的是大宋以何種方式投降罷了。難道大人以為大梁國大動干戈耗費無數人力物力之為了向大宋索要‘歲幣’不成。不要說本王已經兵臨大宋都城,便是兩軍在邊界對峙大梁國也斷然不會止步于此。”杜昱說道。
“沒想到大王竟有如此野心……。”宗澤說道。
“野心?或許吧!不過宗大人應該睜開眼睛看看,在趙宋的治下天下百姓生活的如何。說一句貪官污吏滿地走,苛捐雜稅多如狗也不為過吧。且不說別的,光是河北兩路、河東路就有多少百姓苦不堪言揭竿而起,再看看淮西、江南。趙宋皇族配的上坐擁天下么?本王取而代之不過是順應天命罷了又何談野心!”杜昱說道。
宗澤有心反駁卻說不出一句話,他心中明白梁王所說的都是事實,怪得了別人么?怪不了。只能說太上皇趙佶太能折騰,只顧吃喝玩樂追求藝術造詣,還不惜民力建造艮岳弄出一個花石綱。
不但如此為了斂財供他享樂更是默許宦官楊戩在京東西路和淮西北路等地區的州縣搞出了一個擴田所,強迫百姓租佃廢棄的堤堰,還有荒山退灘、河水淤積之處,以增收租賦。即便是水旱之災害也不進行蠲免,引得天怒人怨失了民心。
正是知道這些宗澤才覺得萬分痛心,明明是大好的江山且近些年風調雨順偏偏百姓過得一日不如一日,破產百姓的數量觸目驚心,也難怪烽煙四起百姓們紛紛落草為寇。
在這種情況下大梁國應運而生短時間內便迅速崛起,或許是一個意外,但長久看來已經是必然的事情。他還能說什么呢,說太上皇是被奸臣蒙蔽還是趙桓乃一代明君?
見宗澤沉默不語,杜昱開口說道:“宗大人,趙桓對你如何本王不知。不過大人為國為民的事跡本王可是耳熟能詳,對大人也非常欣賞。若是可以的話,希望大人能棄暗投明為大梁為天下百姓出力謀福祉。”
“大王休要提及此事,忠臣不事二主。大宋再不好對在下也有知遇之恩,我不想為大宋的敵人效力。”宗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