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往事以及被禪讓做皇帝的日子不由得感慨萬千,再想想祖宗基業大宋的江山,終究是覺得對不起列祖列宗。
只不過他更明白能有機會與大梁‘和談’,完全是梁王看在他們同為漢人子孫的面子上,不愿意打開殺戒。要是蹬鼻子上臉,恐怕對方就要展示武力了。
別說汴梁城所剩無幾的守軍,便是童貫那十五萬精銳回來又能怎樣,怕是真如對方所說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對手。最起碼那神仙法術一般的手段大宋軍隊就不具備也沒有應對之法,想反攻無異于癡人說夢,還不如安心接受現實求得自身的平安。
平復一下心情,想了想措辭之后趙桓筆走龍蛇,刷刷點點寫下降書交到杜昱的手中。
杜昱微微一笑,讓隨侍的小廝帶趙桓下去休息。自己則拿著新鮮出爐的降書親自到汴梁城下的軍陣之中。
此時大宋的守軍還沒有從甕城被炸毀的驚駭中走出來,城頭上一片混亂,哪怕大梁的軍隊已經停止了攻擊,他們依舊沒有恢復平靜。
杜昱倒不著急,他將降書交道許貫忠的手中,讓他拿著降書到汴梁城下叫城。
許貫忠立刻帶著親兵衛隊逼近外城,隨后用擴音喇叭向城頭高喊,希望城中出來一位主事之人。
消息很快傳入城中,眾位大臣不得不聚在一起商議對策。如今官家出城談判已經落入敵手,城中那還有主事之人。
經過一番爭辯,他們便將太上皇的第三子鄆王趙楷推了出來,在這種為難時刻趙家人不頂上去誰去頂呢,哪怕趙楷再不愿意也得出城與對手會面。
趙楷不得已整理了一番儀容,這才騎著一匹老馬出城面見許貫忠。
那知道一見面就得到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消息,他的兄長官家趙桓已經寫下降書宣布向大梁國正式投降。
趙楷又幾分憤怒又有幾分不甘,只是看著身邊已經成為殘垣斷壁的甕城,也只得低下頭認了這一份降書。取得許貫忠的同意后,他便拿著降書返回城中與眾位大臣商議對策。
大宋的那些臣子倒是沒有趙宋皇族那樣悲傷,在他們看來能在這種局面下避免遭受兵災之苦以是極為幸運的事情,更何況改天換地并不意味著他們就會被投閑置散。大梁國取了天下難道就不需要人來治理么,想治理國家能依靠的還不是他們這些讀書人。便是不能如以往那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終究還是有機會的么。
出于這種想法,大宋的那些臣子們倒是態度積極,架著趙楷寫下回執表示愿意配合大梁軍隊獻出汴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