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臺下百姓對大梁新政和律法的了解,他們發出的驚嘆就越來越多,心中對大梁國的觀感也越來越好。
大梁新政中的各種新條款都讓他們耳目一新,對比起大宋原來的政策和律法,任誰都會在心底稱贊梁王一聲。
無他,若是按照新政執行的話,百姓頭上的擔子不說消除七成也就五成了。沒有丁口稅又規定了佃租的上限,讓底層百姓的負擔減小了大半。
新田賦更是深得人心,大梁律法中規定只按土地來收取田稅,而不是按照戶口的人數。
這條新規一出,百姓們自然支持,尤其是那些家中沒有一丁點生產資料的窮苦人家。當然更讓他們滿意的是,大梁國對待普通百姓和士大夫、勛貴一視同仁,并不會因為地位顯赫便可以免除田稅。
不能說大宋百姓見識淺薄,只能說杜昱搞出來的這一套類似‘攤丁入畝’的政策符合封建年代的運行規律。
將丁口稅暗中加到田賦當中,以田賦代替華夏歷史上實行了千多年的人頭稅。其實就讓有恒產者為貧民買單,田地越多的世家大戶付出的也越多。
這種理念可能在北宋時空有些超前,割世家大族的肉給百姓很難讓大梁收獲士大夫的‘民心’,可杜昱在乎么,在他看來只要讓百姓吃飽穿暖傻子才聽人忽悠來舉事反對大梁。
改朝換代從來只有是百姓活不下去了才會發生,太平年代百姓吃喝不愁,怎么可能被人一忽悠就上頭去賣命造反。
能夠籠絡住普通百姓的心,大梁國自然無憂。至于什么豪族大家,不肯乖乖投降主動適應大梁國的新政,他杜昱可不是心慈面軟之輩。大開殺戒或許不會,送那些心懷異志者去挖礦他可不會心疼。
至于歷代朝廷頭疼的官員問題,大梁國解決起來就相對簡單多了。官員不夠軍隊湊,而且杜昱打算在近期稱帝后就興建大梁國自己的教育系統。
將現代時空的知識和政治理念糅合,形成符合北宋時空的大梁化知識體系來取代運行了千多年的儒家治國理念。
實際上在杜昱看來大宋教育體系中培養出來的‘知識分子’大多都不符合大梁國的發展需求。但不得不說,這套傳統的東西還是有可取之處,至少在這個時代并不缺乏忠于朝廷忠于理想的人。
而且對他來說還有一個現實擺在面前,既然做上了大梁的皇帝,期盼的必然是子孫萬代。雖然他心中明白并不現實。但還是那句話,人誰不是自私的。皇位能傳給自己的子孫玩家天下,那個會主動讓賢。
捫心自問杜昱覺得自己不是圣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是為人父的正常人,想打下的江山傳下去是非常正常的想法,因此他并不會完全摒棄儒家。
至于今后的繼承者的問題,杜昱也早就做好了打算。北宋時空的地球處在尚未被開發的時代,海外有無數的‘無主之地’供他分封。
若是不廣開后宮的話,他的兒子輩都能過一把皇帝癮。再遠的……,他都不知道金手指能給生命延續多久,反正活著的時候大梁國絕不會崩盤。
當然新政關照的不僅是農戶人家,商戶也有所照顧。與大宋商業上雜亂的管理不同,大梁國規定了所有經商者都要受到商部的管理。
繳納的稅也相對同一,不會像大宋朝廷那樣一句命令隨意加征,而且經營的生意也有分類享受不同的待遇,算是對商人的福利。
但是為防止有大商戶操縱物價打壓小商販玩壟斷,并沒有取消宋神宗時期就設立的市易司。而是繼續由此機構來掌控市場平抑物價。
當然大梁不會像宋神宗那樣簡單粗暴,大商戶惡意壓價就讓小商人將貨物賣給朝廷的市易司,然后再由市易司制定的官商出售來達到平衡目的。
大梁采用的預防措施是由市易司掌控商品定價權,對商戶實行準入制。一旦違反市易司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