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太學生們不滿大梁對他們的處理方式,打算聯合起來到皇宮去討個說法。
當然他們找到為人正直,敢于直言進諫的陳東打算讓他作為領袖帶領讓門討還公道的時候,沒想到卻碰了個釘子。
原本他們以為陳東這位對趙宋十分忠誠的人必然對大梁國非常不滿,借此機會煽動他鬧事應該不是很難,那想到他居然對大梁的新政頗為認同,認為大梁國提出的‘天下人治天下’的理念是心中的理想國。
忠于皇室還是忠于理想之間,陳東選擇了理想。在他看來大梁國提出的種種新政無不切中了大宋朝廷多年以來的積弊。
尤其是‘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更是切中要害,切實的減輕了壓在百姓頭上的負擔,還有取消已經運行了千百年的人頭稅更是聞所未聞的創舉。
深入分析一番不難得出,此種新政已經推行百姓們便不會被束縛在本鄉本土動彈不得,而且槍支規定最高佃租也能讓飽受貪官污吏摧殘的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不但能迅速緩解大宋一百五十多年來積累的社會壓力,從長遠看也意義重大。
當然從士大夫和豪族們的身上割肉,是關乎他們這些讀書人的切身利益的,不過從長遠來看有助于平穩天下局勢的。
不管怎么說天下太平總好過大宋朝那樣每年都有活不下去的百姓舉事,雖說規模不大也不足以影響統制階級的地位,但誰敢說自己家族的所在之地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呢。
陳東在經歷了蔡京等六賊禍亂朝廷的事情,再經歷了忽然之間改朝換代,他想了很多。原本確實對大梁好感不多,可在見到公審大宋奸臣以及大梁推行的新政之后他覺得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他想要在大梁國入仕為官,為自己心中的理想國出一把力,也希望將來能見證大梁國的輝煌。因此他才斷然拒絕了那些同窗的提議。即便想要做大梁國的官,他也要堂堂正正憑借自己的本事考入大梁學監。
只是陳東沒想到隔墻有耳,自己發出感慨被窗外之人聽得真真切切。
此時,那些太學生們反應過來向屋外看去,卻發現太學的大院已經被大梁軍兵圍得水泄不通,院里院外都站著全副武裝的軍兵。
方才說話之人衣著華麗器宇不凡,望之便可猜出不是一般的人物。
陳東到底是陳東,真實歷史上他不但上書請求處置六賊,更在宋高宗建炎元年上書乞留李綱,罷黃潛善、汪伯彥等人,以為‘欲復中原以定大計,非李綱不可’為口號組織了近萬人向趙構請愿。
真實歷史上非常有膽略的他在這條時間線上也不差分毫,他并不知道外面的是就是梁王杜昱,卻還是非常鎮靜的予以應對。
“陳某一向直言不諱,大梁好的地方自然要夸贊。若是那天梁王有做的不對的地方,陳某一樣敢站出來點明。”陳東走出房間對著杜昱拱手施禮,言語上卻不卑不亢。
“陳少陽的膽略和正氣讓人佩服,本王原本一位不過是文人之間的互相吹捧,今日見面才知盛名之下無虛士。”杜昱說道。
“梁王陛下!”陳東驚呼到。
“怎么,本王不像么。”杜昱一臉笑容的調侃到。
“非也,小生以為大梁對圣人經義理解如此透徹,大王也必是一位飽讀詩書的大儒形象。”陳東說道。
“沒想到本王是一位武夫?哈哈,陳少陽人都傳你無所顧忌,今日一見卻發現是位聰明人。”杜昱說道。
陳東略有一點尷尬,還是說道:“大王謬贊。”
“少陽你對我大梁新政有如此評價倒是當得起本王的稱贊,本王在窗外聽了有一會,你打算主動參加我大梁的科考讓本王很是欣慰,不過聽說你對大宋朝廷極為忠心又做何解呢?”杜昱有意為難陳東一下。
“回大王,忠于皇室是忠,忠于理想也是忠。小生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