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比賽在柴剛歇斯底里的吼叫中展開了,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
毛驢伸長了脖子,四蹄用力,拉著犁鏵耕開了土地。黃牛發出哞哞的叫聲,晃動尖角。
不過已經沒用懸念了,騾子以其出色的力量和速度、技巧獲得了第一名。黃牛獲得了第二,馬匹第三,毛驢第四。
按理說馬應該第二的,馬匹耕地的速度很快,但是評委們認為這兩匹馬明顯的生手,雖然耕地快不錯,但是比較干活毛糙,而且還偶爾不聽號令,人馬配合的不好,所以打分上差了些。
當即兌現了獎勵,領獎的高高興興拿了東西。沒領到東西的也有個參與獎,每人二斤的鹽。鹽可是好東西,平常百姓購買官鹽少說也得二十五文一斤。
柴剛說“接下來是觀看耕地的時間,二百頭高頭大騾子,耕地三百畝地,咱們看看多久能完成。下面有請,咱們村的好把式們入場。”
十幾漢子敲著小鼓,后面是雄壯威武的騾子隊。這是柴家莊商隊和輜重營的騾子,柴林花大價錢從曾頭市購買的馬騾,所謂馬騾就是父親是驢子,母親是馬,這叫做馬騾。馬騾力量大,威武雄壯,平均一頭騾子都有八百斤,身體健壯,四肢粗大,走得快吃得少。
二百頭騾子,組成一百組犁。騾子是好騾子,耕地的也都是本村的熟手。
有位老者對柴林說“莊主,這才剛正月初五,種地還早呢,耕地早了一下雨土地容易變硬,而且草多。”
柴林說“多謝老人家關心,不過你老放心,我這是種大棚菜的。”
老者有些暈,從來沒聽過什么大棚菜,認為年輕人在胡搞而已。
“莊主啊,可不能胡來,你這三百畝地可是種麥子的好地。”老者說。
柴林說“老人家,你就放心吧,我會好好的種的,不會糟蹋地的。”對于村中老者的話,不管對錯,柴林都會聽取意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老者聽到柴林如此說,這放心了。
一百組犁子已經就位了,大把式們準備就緒。鞭子一甩,啪的一聲鞭響。騾子嘩嘩嘩的走動了。
熟練的把式一個人可以操作兩頭騾子,訓練熟了的騾子能聽懂口令,完全是聲控的,轉彎、調頭毫不費力。能看懂騾子的心思,知道騾子是餓了還是渴了。
相反,不熟練的人,只會說騾子不行,騾子明明餓了,他還不懂,非得拿鞭子抽,越抽越不干活。這都需要技巧,讓農戶們懂得技巧的重要性,學習農耕技巧,這是柴林要做的事情。
柴林專人把毛驢、黃牛、騾子、馬匹從養殖到使用的注意事項編纂成書,作為小學的教材,讓孩子從小就了解。因為他們的父輩們大多目不識丁,給他們看書,估計都得看到廁所里去,畢竟書本紙比樹葉子強多了。
就在這數千人的注視之下,騾子們耕地速度很快,平均一組犁地三畝而已,一下午搞定。
這種集體勞作的場面在農村也是不常見的,耕個地二百頭騾子一起上陣,這陣勢也是沒誰了。
主要是這幾天就要修建大棚了,建了大棚之后牛馬騾子就不方便進入到大棚里面耕地了,所以提前更好了,等大棚扣好了之后就直接種菜了。
下午了,太陽偏西,氣溫冷了,大家準備要回家了。
忽然響起了孩子們的稚嫩的歌聲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豈曰無糧,與子同食。
豈曰無牛,與子同耕。
原來是孔秀才帶領幾十名孩子一起唱的,歌詞簡單明了,而且都理解。
年前冬天的時候,柴林為村里的貧困百姓發放了皮襖、被子,救急的糧食,這和前兩句歌詞對應,但是這第三句明顯的是別有意圖啊。
怎么能說沒有牛呢,我來同你一起耕地。
這是什么意思,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