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給他的獎勵吧。”
秦師爺說“好,我下午就去辦了。是該獎勵一下。”
古代科學技術不發達,沒有農藥大規模應用,滅蝗蟲那可是天大的功勞。唐代姚崇就曾經因為滅蝗蟲立下了大功勞,這次滄州發動上百萬人滅蝗,保住了夏糧的豐收,可以說是天大的功勞。蘇知府自然得給朝廷上表大書特書一翻,這功勞當然都是蘇大人的,至于柴林身份特殊,連提都沒提。
至于朝廷的獎勵,柴林還真沒在乎。
今天一大早,軍營出過早操柴林就出了,來到東村規劃的五十畝紅薯地。老梁、還有幾五十幾個精干的莊丁都在等著呢。
昨晚上從紅薯苗大棚,拔了有六萬多棵紅薯苗,一百棵一把整齊的放著。
老梁還有幾點擔心的,一來是選地,這五十畝紅薯地全是沙土地,地力差,好在用了不少的馬糞,老梁擔心產量不行。第二點,老梁擔心的這紅薯苗,拔出來的紅薯苗長了也就一拃多,而且沒有根系。
柴林一看,還是很滿意的。
“不錯,不錯,老梁工作很到位,耕地耕的很到位,隴起的高,會結大紅薯。”柴林說。
老梁拿過紅薯苗,說“莊主,我很擔心啊,這苗都沒有根系,成活怎么樣還是未知數。”
柴林笑道“老梁無需擔憂,紅薯苗就這樣,不用根。等這紅薯長起來后,可以修剪枝條種麥茬紅薯,賣茬紅薯才是留種的。來,大家開始吧,咱們種稀點,好多長秧子,一尺一棵。”
柴林脫了靴子,拿著鋤頭示范,在隴上刨坑,不用深,也就是十幾厘米,前幾天剛剛耕的地,很疏松,很好挖。
“挖坑之后用手指拿著把苗插好,大家看我的手法,直著插能結大紅薯,一塊二三斤重。斜著插呢,結的紅薯塊數多,但是個頭小。”壯丁們在旁邊認真聽著,老梁還做了筆記,畢竟是他負責這些工作,柴林不過是偶爾指導一下。
“咱們現在種的這叫春薯,是不能用來留種的,所以要直著種,產量高。等麥茬紅薯的時候就要斜著種了,結出小紅薯來方便留種。”
大家認真聽講,技術很簡單,挖坑、插苗、加入餅肥、坑里澆水,水耗盡后埋土壓實。
由于沒有化肥,耕地的時候加入了馬糞,但是柴林考慮還不夠。一畝用五六十斤餅肥,也就是豆餅。
就這工序很簡單,三個人或者四個人一組,壯丁們一學上手干了,哪個干錯了柴林和老梁就在旁邊指導糾正。
一畝地用苗三千多棵,六萬苗看著挺多,但是也只種了二十畝地,等紅薯苗圃里生長一段時間,再種個幾十畝應該是沒問題的。
典正南見柴林一直笑呵呵的,說“哥哥,我看你種個紅薯比娶媳婦都高興啊。”
柴林說“這就是你不懂了,娶媳婦那是我個人的事,雖然娶媳婦很重要,但是畢竟影響不大。這紅薯則不然,天下的大事。一畝紅薯精耕細作之下畝產六千斤沒問題,最主要的是抗旱、耐澇、適應性強,能讓咱們中原再也不會出現大規模餓死人的情況,這是天下大事。今天所有參與種紅薯的人都記在村志里,將來流傳后世。”
典正南本來在旁邊看著呢,聽見柴林如此說,最不喜歡干農活的他也來地里種幾顆紅薯,也想著流傳后世。
老梁說“土豆已經種了,不過土豆太費種子了,兩千五百斤只種了八畝地。就差玉米吧,再等半月也給種了,最近氣溫升高的快。我提議啊,咱們為玉米、紅薯、土豆建廟立碑,讓所有后世種植的農戶都感恩咱家莊主數萬里辛苦尋種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