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福利關注公眾 號書友大本營 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好,等試航的時候通知我,我要親自來驗收。”柴林說。
孟康道“好的,工匠們干活很仔細,每艘船都有監工,我每天都查看進度,但凡有不合適的地方一律返工。”
小蓋倫船長五十米,寬十米,雖然吃水五米,但是底部很尖,整體排水量約一千二百噸,除了船的自重和設備之外,載貨量還有五百噸,但是靈活快速便捷,采用橫帆和三角帆共用,速度很快,配套蒸汽機,無風也能行駛,如果有幾十艘戰船,上千門火炮,那就是海上無敵艦隊了。
柴林上岸趕奔回軍營,顧不上休息洗澡換了身衣服之后準備去收紅薯了。
“正南、鄧飛你二人休息吧,解寶隨我去收獲紅薯。”柴林道。
“是。”二人道。
柴家莊東村的沙土地,老梁請來了商隊的兩個趕騾子的把式,各組組長十幾人,他們又干活又體驗紅薯的產量,另外還有五名德高望重的老人做測產的監督。
春天時候不遠萬里取種的時候只取來了兩千五百斤的紅薯種,春薯種了是三十畝,后來截取春薯的枝條種了五十畝麥茬地的夏薯,夏薯還沒熟,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收獲。
老梁已經安排人把紅薯秧子割掉曬起來了,露出了炸裂紋的紅薯隴。
老梁說“我就按照上次收土豆的辦法來收獲紅薯吧。”
“對,就是這么干。咱們這是平原砂土地,又有大騾子,沒必要用人工挖,套騾子把隴耕開,后面人撿紅薯裝包就行了。”柴林說。
“好,咱們開始,先收兩畝測重,都收了之后再做個平均重。”老梁說。
壯丁甩了一下大鞭子,健壯的騾子四足發力,犁鏵輕松的把紅薯隴耕開了。
“哇,快快,快看,好大的紅薯啊。”眾人驚呼。犁鏵過處留下滿地的紅薯,大的有二三斤一塊,小的有七八兩,最小的二三兩的也有。
柴林拿了幾棵仔細看了看,這紅薯種植的非常成功,紅皮白心,以一斤左右的紅薯為主,個別大的有三四斤重,五兩以下的也有,但是不多。
老梁拿著稱過來,稱重了三顆,平均每棵結的紅薯都有三斤左右。
老梁的手有些激動,說話都不利索,柴林擔心老梁中風了。
“解寶,快,把老梁叔扶坐下。”柴林、解寶二人把老梁扶著坐下了。
柴林問“老梁叔,你沒事吧?”
老梁笑道“我才五十來歲,天天鍛煉身體,沒事的,剛才是激動的。一畝地種了三千棵,一棵結紅薯三斤,那就是九千斤,這產量有些嚇人啊。”
柴林說“咱這是精細種植,用了很多發酵好的豆餅、馬糞,干旱的時候通過水渠澆水了,所以這產量是偏高的,先收收看。”
各小組長在騾子后面撿紅薯,用手挨個弄仔細了裝進口里,這是編織的很稀疏的大眼麻袋,一袋子裝四十斤左右。
大家的心都震撼到了,雖然還沒有稱重,但是裝包多啊,而且紅薯基本沒有蟲害,只有個別的地下害蟲把紅薯咬了個洞洞。
柴林說“把小塊的挑出來三千五百斤來,過稱后有用。”
人多干活快,更何況這就是手里活,除了耕地的大把式累點其他人都很輕松,沒多一會兒二畝地搞定。
一畝九千三百斤,一畝八千七百斤,還沒有統計爛掉的百八十斤的。
老梁指著地里說“莊主,我懷疑這地里少說還有百八十斤的,騾子耕雖然快,但是沒有人工挖的仔細,遺漏在所難免。”
柴林說“盡量仔細就行了,跟本不可能做到一點點吧遺漏。咱們收完以后,有閑得沒事干的肯定會來地里撿漏。”
稱重完畢,登記在冊,幾位見證的老者也都做了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