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唐思索了片刻:“隨著咱們地盤的擴大,單一兵種的模式漸漸不行了,為了應對可能到來的戰爭,各營急需改編。比如武松的橫刀營,以前使用的時候是他是一個單獨的兵種,現在鎮守一方,還是只是一個橫刀兵,如果遇到強敵,那就麻煩大了。必須具備少量的火炮、火銃、弓箭、只有這樣才更方便作戰,單一兵不適合大規模作戰。”
劉唐分析的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去年開始就陸續推行兵種改革,只保留少量單一兵種,其他各營,化營為軍,組建多兵種。
以魯達的刀盾營為例,原來五千士兵全部是步兵,使用的是刀、盾、弓箭等傳統式武器。
魯達是個很頑固的人,固執的認為冷兵器才是最強的武器。
但是經歷了幾次實戰之后,魯達清醒的認識到,單一兵種已經不行了。去年駐守登州后,陸續調整出來五百輕騎兵,輕騎兵一來是作為探馬,傳遞消息實行戰術穿插。二來輕騎兵本身也有很強的沖鋒能力,面對不結陣的步兵具有很大的殺傷力。增加五十門臥虎炮和五十架弩車來配合弓箭手進行遠程打擊。
蓋倫船和福船上一百五十口徑的主炮,重達兩千斤之多。
劉唐不由得感慨:“他們這炮怎么這么重,比我們炮兵營用的重了一倍啊。”
“鋼材強度不一樣,制作的工序不一樣。鋼鐵廠制作的強度弱些,所以重量要重,主要的這點重量對于大戰船來說算不得什么,但是對于炮車就不一樣了,炮車需要靈活快速,一千斤的火炮兩頭騾子能拉著快速機動,但是兩千斤的火炮恐怕就很容易陷在地里了。現有大型戰船六十余艘,蓋倫船三十艘,福船三十艘。小型蜈蚣戰船四十艘,主要是登陸用。”
劉唐說:“我記得商隊的商船遠遠比戰船多吧,咱們的商船比其他人的戰船都厲害。”
“目前兩個商船隊,一個由李云負責,一個由我姐夫張漢負責。擁有福船八十多艘,運輸能力還是很強的,能去東瀛,能下南洋,能去大食。現在從南洋采購了大量木材,正準備興建更快更大的蓋倫船,只可惜木材需要陰干,陰干木材再加上造船的時間,差不多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