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一點,石寶就明白了,柴林不想滅了宋國,畢竟身為宋臣,他不能親手滅了宋國,滅宋國的任務只能交給金國。而且金滅北宋,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柴林不想去改變這個歷史。
既然是要這結果,那就不適合主動出擊了,悶頭發展,以逸待勞,到時候以靜制動。
不能主動出擊那被動了,說來說去那還得擴軍,從原來的營制,變成現在的軍制。
定調下來了,重騎兵三個軍,重騎兵擴充到兩千人,輔佐輕騎兵兩千人,勤雜兵一千人。相當于是五千人的配置。可以說是重中之重。重騎一軍將軍林沖,重騎二軍將軍孫安。重騎三軍將軍秦明。而且重騎軍的副將幾乎都是猛將。
兩個老牌的輕騎兵也都擴充,首先是輕騎一軍,現在鎮守涼州,已經由單獨的輕騎兵發展成為重騎兵、輕騎兵、步兵的組合軍隊,現在差不多有兩萬多人了,因為涼州四周都是敵人,沒有幾萬人跟本堅持不下來。
輕騎二軍,將軍史進,擴充到八千人。輕騎兵采用的是草原馬,粗狂皮厚,耐粗飼料,耐力強勁,是沖鋒現在長途襲擊的好選擇。
輕騎三軍,主將石寶,副將是鄧元覺。原本柴林打算安排鄧元覺去步軍的,奈何他不愿意去。輕騎三軍兵力比較少,四千輕騎兵,以后陸續增加吧。
輕騎四軍,主將袁郎,輕騎兵四千。
新組建一軍步兵,號為戰斧軍,主將糜勝,四千步軍。
原來的老牌步軍都進行大規模擴充,武松率領的橫刀軍,擴充到一萬人。除了橫刀,鋼臂弩之外更多的配備了車弩和小型火炮、火銃。
魯達刀盾軍也擴充到了一萬人,裝備了更多的小型盾牌、短矛和手弩。
卞祥山地軍,一萬人,雖然步軍,但是裝備非常的先進,以短火銃、火炮、弓箭為主要。
解寶、喬道清,組建一支五千人騎兵,但是位于枯葉島,并未公開。
當然,柴林的親軍也進行了擴充,從六千人發展到了現在的一萬人。其中火銃兵八千人,輕騎哨探一千人,火炮兵一千人。
兵力增多了,大家都很高興。
但是柴林、吳用、朱武三人并不高興。
吳用說:“各位將領,我要先給各位潑一下冷水。不是兵多了戰斗力就會增加,如果指揮不當,應用不好,反而成為累贅。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戰爭中積累經驗,大家要善于學習。多多用心,兵多了,人多了,馬多了。后勤的壓力就重太多了,后勤的壓力也大大增強了。
現在不算工程兵,咱們的一類戰兵已經高達十二萬人。當然,這其中有幾萬新兵沒有分配下去。再加上工程兵,已經是二十幾萬的隊伍,每月的軍餉開銷都是天文數字。”
眾將紛紛點頭,兵多了其實不是好事,一是調度,二是消耗。
柴林對自家將領的本事都很清楚,除了林沖、秦明有大規模排兵布陣的經驗,其他的都是新手。就算是石寶、鄧元覺也是如此。別看在方臘軍中一帶兵幾萬幾萬的,其實都是瞎扯,幾萬個拿兵器的農夫而已。
所以現在要緊的還是練習排兵布陣,行軍安營。從老兵到新兵不是簡單的幾個月訓練能成的,最少也得一年左右的鍛煉。
眾人都散了,只留下柴林和兩位軍師。
吳用指著曾頭市說:“這里什么時候動,現在金國已經起來了,是時候了。”
“敵不動,我不動。敵人動,我們再動。先留著,如果現在把曾頭市滅了,金國不南下了怎么辦?”
曾頭市是金軍內線的事情柴林早就知道了,而且在金國剛剛開始的時候柴家莊和金國就是通過曾頭市交易,雙方關系密切。
整個京東路的大軍都行動起來了,就連一直干工程的工程兵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