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古墓中竟然存在著第九座石棺!?
寧裴山怔在當場,雙眼瞪如銅鈴,死死的盯著水道中那處石臺!
石臺之上,是一副被鎖鏈鎖住的石棺,而上面的鎖鏈正是連在活水繞棺的七座石棺之上!
水道內的石制的棺槨是按照祖制的格局分為內外兩層的,外面的套棺叫槨,而內里的小棺材才叫棺。
最外層的套棺像是被煙油熏過一般的,通體黑,附著著一層黑色的油脂。
可依然能夠清晰的看見套棺之上,雕刻著一幅幅銘文鳥獸的圖畫,陽文浮雕在棺蓋與棺身上,而在槨的四周墜滿了無數枚道教的鎮魂鈴。
這鎮魂鈴與寧裴山自制的噬魂鈴外形是極為相似的,只是要小上許多,可它的功效卻與噬魂鈴是不同的。
鈴為風音,有攝魂鎮魄之效。
寧裴山的噬魂鈴只是以蠱蟲蠶食掉外泄的煞氣,而這些槨身上的鎮魂鈴卻只有鎮壓之用!
這東西寧裴山也可以制成,可哪怕積他平生所能也打造不了如此多的物件!
光看這些鈴鐺便是妥妥的大手筆。可見內里的東西,怕不是尋常的妖物了!
在石棺旁邊的地上有著好幾條碗口粗的鎖鏈,橫七豎八的散落在一旁,甚至還有些鏈扣的殘渣掉在一旁。似乎是曾經捆住棺槨所用,還有些在依舊掛在套棺上。
石棺是被打開著的,棺蓋被推在了一旁。
而內里,鋪著一層已經腐朽了的黃綢,上面有一處物件壓過的痕跡,可整個棺內卻是空空如也!
顯然,魏文宇將內里的東西取走了!
寧裴山站在水道上邊,目光凝在了下面石棺上,久久不能平靜。
自己活了千年,這個古墓自己也是幾進幾出,可竟然還沒有魏文宇對這座古墓了解的多!
看這座石棺周圍的格局,與其說像是一處封魔井的樣式,或許更加貼近閩南那邊的圍樓樣式!
石棺落在最下面的臺子上,竟與寧裴山此時所處的位置還有個五六米的高度。
若是放滿水的時候,這里是完看不到的,也就是在上方型水道上的角落,一處沉潭罷了。
水潭大約一間屋子的大小,周圍都是用著石板貼的石壁。
每一塊青磚上,都刻繪著一些符號,像是道家的符文樣式,寧裴山認識一些,卻并不完都看的懂。
這座沉潭內沒有修建樓梯或者其他可以下去的地方,下面被人安放了一把極為結實的工程梯。
寧裴山眼神閃了閃,從一旁的墻壁上取下一盞長明燈提在了手上,一步步緩緩邁下了梯子。
一路下去,寧裴山匆匆的看過石壁上的刻繪銘文,是鎮魂鎖魄的符咒,大抵都是相同的循環。寧裴山的手指摩挲過石壁上,突兀的發現一塊石板與其他石板是不同尋常的。
石板只有銅鏡大小,上書一段古書的文字。
寧裴山將油燈貼進看了看,上面是用篆書按陰文方式雕下的文字,字數不多短短兩行。
書法的格式是極為工整的,連刀工都是大家的手法。
“皇天庇佑借穴鎖妖,天憐垂鑒永沉暗水”
短短十六個字,滿滿是惟愿的祝禱,而后的落款上,為提是何人所造,卻有一枚印鑒!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這是……國璽?!
寧裴山指下一顫,有些難以置信眼前看到的東西。
東唐王朝手握著真正的傳國國璽才能令八方誠服,那是一枚有著一角缺失以黃金修補的玉璽。
只是元朝之后,真正的傳國玉璽便遺失了,而后歷代皇帝都只是按照祖制仿制而成罷了。
而這枚印記,的確按真正傳國玉璽的紋璽圖案刻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