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云渡河未濟,擊其中流。大帥,臣以為我軍應當趁陳友諒立足未穩,一鼓作氣殺出,定能大敗陳友諒。”
“不可,陳友諒興師動眾,實力強大,我軍此刻冒然與之一戰,不是對手。依臣來看,大帥,我軍應當先攻下太平,以太平為屏障,然后再與之決戰。”
“太平城池堅固,陳友諒實力雄厚,我軍要攻下來只怕不易,就算攻下來我軍定然疲憊不堪,到時只怕仍不是陳友諒的對手……”
“……”
殿中眾人議論紛紛,皆是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于他們而言,他們是謀士,出謀劃策自然是他們的份內之事。
至于是否被主帥采納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朱元璋坐在帥位上,靜靜的聽著,這是生與死的考驗。他只有一次機會,如果不能擊敗陳友諒,那么,他就萬劫不復。
他不是陳友諒,他的兵力遠遠沒有陳友諒那么雄厚,地盤也沒有陳友諒那么大,陳友諒輸了一次,大可退回去重整旗鼓,再來一次。
他也不是張士誠,占據了最為富庶的江浙一帶,擁有足夠的錢糧也可以讓自己再來一次。
他,只是朱元璋。
是那個從當年一無所有的貧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朱元璋。
殿中的話語漸漸沉寂下來,作為謀士,他們該說的都已經說了,接下來,只看坐在帥位上的那個人會如何選擇。
朱元璋站起身來,望著眾人,道“諸位方才說的都不錯。”
“我軍實力弱小,貿然出擊,與陳友諒決戰,一旦戰敗,我軍就將陷入被動之中,至于攻占太平……”
朱元璋略微思索,便道“太平不易攻下,此計不可行。”
各種提出的方案被他一一否決。
最后,朱元璋來到了沙盤面前,腰間寶劍驟然拔出,插在了一個地方龍灣。
就在此地,和陳友諒一決勝負。
徐達這時站了出來,臉上露出疑惑之色,道“大帥,為何篤定陳友諒一定會在龍灣登陸?”
“陳友諒水軍強大無比,如果我是他,最好的選擇便是順著秦淮河,可以直抵應天城墻之下,這條水路上的阻礙也只有一座木橋,我軍決計不可阻擋。”
“放棄己方的優勢,卻選擇和我們在陸地上決戰,這說不通啊!”
朱元璋神秘一笑,“他一定會來龍灣的。”
“眾將聽令。”朱元璋回到帥位上,臉色一正,眾人心中凜然。
“徐達,常遇春,楊靖,趙德勝,你們各自帶著兵馬進入龍灣,設下埋伏,此次作戰,以旗幟為號,我會帶兵駐扎在龍灣西北面的獅子山上,若是我揮動紅旗,便表示陳友諒已經抵達,如果我揮動黃旗,諸位就要奮力拼殺,決戰就在此刻。”
“都明白了么?”
“明白。”幾人連聲應諾。
布置完這一切,朱元璋臉色也是露出一抹輕松之色,道“你們當中,有不少人都是跟著我從濠州起家的,這些年來,我們經歷了無數的困苦,也打過一些敗仗,可最終,我們走到了今天,我們打敗了無數的敵人,我相信,這一次,我們也一定會贏。”
這一刻,眾人心頭重重一震,士氣如虹。
當眾人散去,各自準備之時,朱元璋留下了一人在身邊。
“善長,你立即調遣工匠,將這座木橋給我拆了,重新打造一座石橋,速度要快,知道么?”
“臣遵旨。”
李善長望著朱元璋臉上自信的神色,心中一驚,這一刻他知道了,自家的這位大帥,原來早有準備。
往日里,李善長也自恃自己和大帥關系比較親近,對于朱元璋,他了解的夠多了,可是,這一刻李善長明白,自己看到的不過是冰山一角。
朱元璋到底長了多少雙眼睛,手底下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