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憲,說老實話,在中書省里面,搞的李善長很不舒服。
畢竟,被老朱看中的人,也不是什么庸才。
中書省里面很多政務,因為有著楊憲,被分去了很大一塊,一些事情,甚至不經過他這個宰相,就直接在楊憲的指揮下去辦了。
對于這些,李善長心知肚明。
但卻并沒有什么表示。
李善長何等的聰明,他知道在這些事情上,爭不爭其實意義都不是很大。
去爭,反而不是什么好事。
反而落得一個打壓同僚,以權勢壓人的惡名。
對付楊憲,李善長心中早有謀劃,這個人,并不是他能鏟除的,能廢掉楊憲的人只有一個,朱元璋。
現在楊憲在中書省里面之所以能作威作福依仗的不就是皇上的圣眷么?等哪一天皇上不再信任他了,將他作為棄子,這楊憲也就算是到頭了。
因此李善長選擇了不管不顧,可真是因為如此他反倒被人稱贊有宰相之雅量。
而楊憲卻是錙銖必較,尤其是常常在老朱彈劾李善長,而彈劾的內容許多也并沒有確鑿的證據,有些就算是有,事情也太小,壓根不足以動搖李善長的地位。
幾次下來,反而令老朱對楊憲的觀感有些下降。
再加上楊憲做事素來雷厲風行,完全不講情面,搞的現在中書省里面很多人對楊憲都不是很喜歡,就算是服從楊憲的命令去做事,也不過是屈服于楊憲的權威。
插播一個: 完美復刻追書神器舊版本可換源的p 。
李善長這一方面就出色許多。
見誰都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樣,只是如此,就贏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在做人這方面,李善長可比楊憲強上許多了,有些事情只要不違背原則,不過分,他也就睜一眼閉一只眼了。
當然,在這點上,老朱就覺得楊憲比李善長強多了。
朝會繼續進行著,今天這場朝會和平日里的自然是不太一樣。
老朱將朱標叫過來,就是希望在朝會上,他能學到一點什么。
雖然只是讓他旁聽,可就是這么看著,聽著,對他來說也是受益匪淺。
而老朱對于今日朝會上的議題也是幾經選擇,商討的無一例外都是比較重要的事情。
禮部尚書也是出列,道“啟稟皇上,故元入主中原,神州陸沉,天幸我中華,得皇上明主降世,掃滅北元,恢復我漢人江山,然今天下胡風遍地,冠帶不存,禮儀廢止。”
“臣斗膽請皇上,下旨重定我大明百姓之衣冠,復禮儀,復我中華為禮儀之邦。”
“臣附議。”這時一名武將也是出列,大大咧咧道“皇上,今胡人人數雖不多,可卻遍布大明,臣以為,此為故元余孽,當殺之。”
豁!
這么狠的嘛?
朱標也是抬頭看向那人,見是藍玉,也不奇怪了。
這貨,之前一直跟著常遇春,算是被養成了一個殺胚,殺人,對他來說,比殺雞都容易。
不過老實說,上次被老朱訓斥一頓之后,老實了不少。
文臣那邊也是面面相覷,哥,咱這邊只是想恢復一下漢人衣冠,你這邊都預備著將胡人趕盡殺絕,這過了吧?
老朱在上方,也是淡淡道“胡人遍布大明,乃前廷遺留……”
老朱說到這里,不少朝臣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皇上不會真聽藍玉的,一殺了之吧?
老朱接著道“然今我大明創立,此便為大明子民,豈可擅興殺戮?”
“孔子曰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當令胡人學我大明禮儀,用我華夏文字,穿我華夏服飾,令其為漢人也……”
說到這里,老朱這句話算是為大明未來的民族政策奠定了基調。
言簡意賅兩個字就能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