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就是用泥巴糊出來的,只要是皇帝賜予的,這意義就不一樣。
李善長看著朱標,笑吟吟道“殿下,臣日前奉皇上之命,總攬監造鐵劵事宜,今日,胡惟庸來報,這鐵劵已經初步制成一部分,臣想著,等將帥們班師回朝,這鐵劵大概也都制作完成了。”
“到時候,皇上將這些賞賜給將帥們,將帥們定會高興非凡。”
“嗯嗯。”朱標有些敷衍的點了點頭。
實在是此刻朱標原先高興的興致,此刻看著這鐵劵,已然是消弭了一大半。
這玩意兒,深刻詮釋了什么叫解釋權最終歸出品方所有。
這最外的一層,鐫刻的就是這些功臣跟隨老朱起義以來立下的種種功績,然后中間,就寫著要是犯了什么過錯,可以免罪減祿用來抵罪,而且,這還是一式兩份,按照規制,一份歸功臣所有,一份藏在內府。
可朱標清楚的知道,這所謂的免罪,實際上壓根扯淡的很。
這個頭,就不應該開。
這功臣勛貴們得到這丹書鐵券,這尾巴還不翹上了天?
一個個八成自以為有了一道護身符,這違反亂紀的事情干起來,那是一點都不含糊,反正心里想著,咱就算真犯了殺頭的罪,有了這護身符,你皇帝也不能殺咱吧?
可實際上,這玩意兒起不起作用,完全看老朱啊!
老朱要是不認,你拿著從老朱那兒批發過來的丹書鐵券,也是毛用都沒有。
因此,在朱標看來,中間這部分減免罪過的部分,實在是多此一舉了!
老朱固然是想籠絡功臣,照顧勛貴,可是,這樣的做法,實在是沒太大的好處。
朱標陷入了思索之中,他在想自己該如何勸老朱,改一改這鐵券。
驀然間,朱標看向了李善長,問道“李相,這鐵劵可有仿照的式樣?”
朱標清楚的記得,老朱手里應該是沒有的,這玩意兒這一時半會兒弄出來應該來說也是仿制的。
自己回去得查查這鐵劵的有關歷史資料。
別弄得和《水滸傳》里面的小旋風柴進似的,這文臣武將,仗著有塊丹書鐵券,就啥人都敢收留,啥事都敢犯。
真出現這樣的情況,那是悔之晚矣!
不過還得先問問李善長,這鐵劵是照著啥設計的,到時候,到老朱那邊,也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