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xù)開始完善自己的思路和計劃,如今朱標籌謀之事,自是非同小可。
故而,朱標不耽于在其中投入莫大的精力和心血,因為這事關(guān)大明未來的百年大計。
朱標說一百年,還真就不是夸張。
就比如軍校這一項,就已然到了成熟的時機,要執(zhí)行起來了。
再比如,實行精兵政策,同時鼓勵民間練兵的種種方案也要開始籌謀,這兩件大事,無論哪一件,說起來都是頗為容易,可真要去做,朱標便發(fā)現(xiàn),有著諸多的問題。
要統(tǒng)籌全局,自是不是那么好做的。
本來這事吧,交給李善長來做最為合適,可是,朱標并不想軍校這件事讓李善長來插手。
實在是目前的李善長,已經(jīng)是文臣之首,干趴下了楊憲,風(fēng)頭無兩,而且對于學(xué)府,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若是軍校再讓李善長來把控,那他朱家往哪兒擺呢?
到時,這李善長不是軍政大權(quán)一把抓?一想到這里,朱標就覺得格外恐怖。
這有時候貪便宜偷懶是可以的,可有些時候,是萬萬不能的。
而且,朱標也覺得,這李善長私心重了一些,對于自己這一方的人極力栽培,除此以外,李善長都不愿投入過多的精力,這導(dǎo)致了一些中立方也得不到什么好。
原先楊憲在的時候還好一些,這李善長為了拉攏人心,還愿意做做樣子,可如今,楊憲都倒了,李善長自是不愿意這么干了。
想到這里,朱標也是有些惋惜,這楊憲若是沒有自尋死路,想來還是一步極好的棋子。
至少能夠攪動這中書省,不至于令其變成一潭死水。
還有精兵政策,實行這一政策,便是意味著裁軍。這留誰,裁誰,也要出臺一個標準。
所幸的是,朱標素來不打無準備之仗,回來之前,他就這樣的問題和吳良反復(fù)探討過。
此外,太子?xùn)|宮之中,亦是有一些武將,朱標問起他們來,自是沒有太多的問題。
集合眾多武將的意見,朱標才弄出來了一個草案。
也的的確確是草案,真正要推行的話,還需要再參考一些人的意見,比如徐達、常遇春他們這些身處第一線的統(tǒng)帥。
唯有他們才最清楚軍中應(yīng)該保留哪些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