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保也清楚,如今元軍勢力大挫,根本不是明軍的對手,與明軍正面交手,并非明智之舉。
而且這會大大的損害元軍現存的有生力量。
因此,思來想去,王保保采取了游擊戰術。
就是篤定明軍在這些地方待不長久,這要是時間待長了,那反倒更好了,因為這會大大的加劇明軍糧草的消耗,盡管數量不多,可是,積少成多,也有可能演變成優勢。
朱標細心的察看著面前的一份份奏報,種種在他的腦海中不斷翻騰碰撞,良久,朱標亦是得出了自己的結論,至少在兩年以內,元軍是不會主動選擇對明軍發起進攻的。
這樣的判斷,朱標自不會胡亂就得出來。
而是有著足夠理由的。
因為這首先一點,元軍就沒有這樣的實力。
現在才和北伐戰爭結束距離了多長時間?
不過幾個月而已,連半年都沒有,元軍要是真有足夠的實力再和明軍較量一番,徐達和常遇春都不會回來了!
正是因為判斷出元廷大半的實力損失殆盡,短時間內無力再戰,徐達和常遇春才選擇了班師回朝。
北伐戰爭期間,明軍掃蕩了多少元軍?
不多說,五十萬還是有的,單單和王保保的幾次交手,這消滅的元軍,就已經有四五十萬了,而且打得幾乎都是殲滅戰,每次王保保都運氣極好,都是帶著個把人跑了!
再加上各種歸屬元廷雜七雜八的勢力,突破五十萬那是妥妥的。
而這些,都可以稱得上是元廷的精銳隊伍,這元廷實力就算再怎么厚實,這損失了五十多萬精銳軍隊,只怕也已然是到了茍延殘喘的地步。
到了這步田地,還想反攻?
開什么玩笑呢!
真想反攻,那起碼也要等個三兩年,恢復恢復實力,再提反攻的事宜。
再者說了,現在王保保手中的元軍,經歷了連番大敗,士氣那是相當的低落,聽到明軍的名號都直打哆嗦,聽見徐達、常遇春這等狠人的名字,都是腿肚子直打轉,就這幅德行,還能反攻?
至少也要等軍中士氣穩定高漲,這王保保才會有反攻的打算。
而這個時間,王保保要整肅軍隊,提高軍隊戰力,同時還要積蓄糧草等等,說給他兩三年的時間,那是抬舉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