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匯集,加緊猛攻,如此一來,高麗必會顧此失彼,難逃敗亡下場。”
顯然,朱標這一席話,已然指明了對付高麗的正確方式。先平倭國,再攻高麗,所取得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的。
“此外,我軍還可選擇向南進攻占城,占城一帶盛產(chǎn)稻米,水稻一年可以三熟,且顆粒飽滿,糧食之中可算上等,若是能夠?qū)⑵涑韵拢瑒t我大明除了江浙一帶,便可再多一糧倉矣。”
“四川巴蜀,古便有“天府之國”美稱,盛產(chǎn)稻米,如今明夏國主年幼,斷然不是我大明一合之敵,唯一憂慮之處便在于明夏父子兩代人經(jīng)營巴蜀十數(shù)年之久,深得人心,攻城掠地容易,欲令巴蜀之地歸心,非數(shù)十年苦功不可。”
“而云貴之地,雖說這一帶不適宜耕種,素有“地無三尺平”之稱,然此地卻是至關重要,且如今還有元廷殘兵敗將盤踞,人數(shù)有十數(shù)萬之眾,亦是我大明之大患矣。”
“云貴之地,北接巴蜀,東連兩湖廣西之地,兩湖,亦是我大明之產(chǎn)糧重區(qū),而廣西,輻射南洋,與占城相連,此地亦頗為重要,云貴若是不寧,則大明不安。”
“此外,還有甘肅西域一帶,雖說地廣人稀,但此地極為重要,我軍若是能占據(jù),屯田發(fā)展,未來對付北元,將是最佳的前出基地……”
朱標侃侃而談,分析的頭頭是道,將這些地方的優(yōu)劣處逐一講解,每一處的分析,皆可謂是鞭辟入里,就連在場的許多將帥,也未必能知道的如此詳盡。
這充分說明,朱標在這上面的苦功不是一星半點。
唯有時常琢磨,才會有這番驚人的成果。
最后朱標望著眾人,看向了老朱,緩緩道“父皇,故而兒臣覺得,我大明因首先將這些地方逐一平定,屆時,我軍若是對元廷余孽動手,將易如反掌。”
“在此過程之中,盡管我軍戰(zhàn)斗不止,然而這些地方,皆難擋我大明兵鋒,我軍既可練兵,又可積蓄糧草,積攢實力,等待與元廷決戰(zhàn)之日。”
顯然,朱標的打算就是先易后難。
先把周圍的這些嘍啰掃了,把甜頭都給嘗了,然后再去啃元廷這塊大骨頭。
“諸位將軍再看,我軍若是將這些地方勢力平定,那屆時我軍對付元廷是何等情形?”
“我方東至遼東一線,中有上都,大都為前進基地,西至甘肅西域,在這漫長的邊線,我軍可以肆意出擊,甚至可以多路出擊,就算在單獨一路也可以與元軍正面交手,元軍若是分兵應對,我軍更可以以碾壓態(tài)勢獲得勝利……”
老朱聽完,盡管心中已經(jīng)分外滿意,但是,臉上仍舊是不動聲色,看向了徐達。淡淡道:“徐達,你覺得咱標兒這套戰(zhàn)略方案如何?”
徐達此刻并不說話,眼中有著思索之色。
老朱也不催促,他知道徐達此刻亦是在細想朱標提出這一套新的戰(zhàn)略。
思索片刻之后,徐達看向了朱標,凝重問道:“殿下,敢問欲施行你這套戰(zhàn)略方案,所需時間大概多久?”
朱標不假思索,立即答道:“若是一切順利的話,十五年即可,若是中間稍有波折,二十年也足矣。”
這是朱標的自信,不,應該是朱標對明軍有著充足的自信心。
正如徐達那般,認為明軍可以對元軍完成戰(zhàn)略合圍,可以一舉殲滅之。
相比較起來,徐達那套方略,可能還要冒險許多。
畢竟,這要對元軍形成戰(zhàn)略合圍,從而一舉殲滅,這可不是個容易事兒,對方的統(tǒng)帥王保保,那也不是個易與之輩,稍有不慎,大敗虧輸,這也不算稀奇事。
不過要包圍元軍不易,可對付其他幾個,那就是手拿把攥。
明軍的勝利,那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
“那殿下以為,我軍該先攻何處?”徐達再次發(f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