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方向由他把控著,自然是穩穩的,至于怎么施行,那就是胡惟庸該去操心的事了。
而此時,朱標一行人也終于來到了鳳陽。
現在的鳳陽,在朱標眼里,可算是大變樣了!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老朱作為皇帝,終歸是沒有跳出時代的局限性的。
鳳陽作為中都,老朱在此大造宮殿。
如今,在朱標眼前,就是一片金碧輝煌的宮殿群,當然,相比較起京城,自然是遜色一籌。
可鳳陽原本就不是什么富裕之地啊!
當然了,在此建造了這么多的宮殿,實際上也沒花國庫多少錢。老朱這時候就格外精明了,這修建中都用的錢,絕大多數都是從江南那些士紳手里敲詐出來的。
在老朱的強行遷徙令下,江南不少的富戶,以實中都的名義,被遷到了鳳陽,自然而然的,這些地方上的富戶,豪強手中的錢財,經過這么一連串的操作,成功挪到官府手里。
這修建中都的錢,就這么出來了。
坦率來講,老朱這么做,朱標是不反對的。江南富戶豪強眾多,遷徙一部分出來,對于江南當地而言,是有好處的。
起碼緩和了當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大明在當地建立官府的威嚴和信譽。
朱標不贊同的是,這筆錢拿來營建中都,修建了這么多的宮殿,可里面連住的人都沒有,豈不是浪費?
這筆錢要是投在其他地方上,收獲絕對很多。
當然了,這般想法,朱標頂多在老朱面前說說,放在朝堂上,那是一個字都不能說的。
首先,這滿朝的武將里面,泰半都是淮西人,這其中有不少人,壓根就不想定都南京,而是想在鳳陽定都。
所幸的是,老朱也知道國都擇選,非同小可,包括南京,實際上老朱也認為,這并非最好的選擇。
在老朱看來,河南的開封,曾經的宋朝國都汴京,就很不錯,又或者元大都其實也還可以,再或者洛陽,西安都是不錯的的選擇。
可這完全不能由著老朱,最后兩方妥協,爭論了許久,又聽從了劉伯溫、李善長等文臣謀士的建議,臨時定都在了南京。
等日后有了更好的選擇,再行遷都之舉。
營建宮室,除了當時用作國都的打算之外,這其中,亦是有著老朱一份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