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內,一老者緩緩走了出來,滿頭白發,身穿道袍,面色亦是紅潤,不見蒼老疲態。
…………
夜幕沉沉,登封縣內,李進伸了一個大大的懶腰。
看著面前的卷宗露出了滿意的神色。
自上任以來,李進在初步了解登封縣內的情況之后,便開始逐步整理縣內的各類卷宗,時至今日,終于大功告成。
這些堆的高高的卷宗,都彰顯了如今的登封,癥結便是在那嵩山上的佛寺。
初到登封之時,李進整個人都驚呆了!
在這里,官府幾乎淪為無物。官府無論想做什么事情,都繞不開嵩山上的那座佛寺。
最簡單的,登封境內的田畝,全歸少林寺所有,當地壓根沒什么地主豪強,都是佃戶。
故而,官府無論發行什么指令,在地方上都行不通。
政令不出縣衙,整個官府都被架空了!
就連想差使的人,都找不到。
而少林寺也因此成為藏污納垢之地,就比如有一些大盜為了躲避官府追捕,就會選擇給少林寺上供一批金銀,然后獲得落發為僧的機會。
名義上這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可實際上,這些大盜就算做了和尚,撇去以前犯下的罪行不談,當了和尚之后,也并未收斂,反倒是在少林的聲威之下,做下的惡事數不勝數。
方才李進整理的卷宗之中,有不少就是關于此類事項。
還有一些少林寺的和尚,奸淫民女,掠殺百姓,按道理來說,本該由官府緝捕法辦,可是在少林寺的庇護之下,屁事沒有。
登封當地的官府,可以說已然淪為了空架子。
而李進到任之后,亦是有心改變現狀,可這少林寺地位特殊,面臨的阻力也是格外的大。
正因為如此,李進想到了給朱標寫信。唯有在朱標的建言之下,朝廷派出一尊重量級的人物壓場,代表朝廷的意志前來,登封境內的情形才會有所改善。
原先,李進以為朝廷會派一個大員前來,結果,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太子殿下,居然親自來了!
這令李進受寵若驚,可旋即,李進心中更是明白,自己在太子殿下來之前,更該將自己的事情做好。
在信中,李進只是大致說了說登封的情形,可真正的情況,待朱標到了登封之后,勢必要考校李進的。
在這些方面若是不下足工夫,到時候丟臉的就是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