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潛力尚存,那這樣的過程該是循環往復的。目前也有不少教練員針對自家運動員做出了一些培養調整。。是好是壞,成績能反應問題……”
會議室很安靜,當林幕說及此時,他們不由的就看向了會議室里更靠前一些位置上的那幾個人。心里著實的有些感觸。
也只是稍感觸下,他們也無暇再分神,因為林幕的話還在繼續。
“訓練、培養是手段,提高成績這是目的,但我覺得,更要有規劃性。咱們國家不同于大多的國外國家,我們的舉國體制和運動團隊的性質決定了,我們也必須要有這個規劃。
規劃的依據也只能針對于大賽來制定,世錦賽、奧運會、亞錦賽、亞運會,甚至全運會、城運會,這都是規劃的依據來由。因此我們需要為運動員們更有針對性、計劃性的來開展培養和訓練工作……
03年2月,我來到國家隊,帶的兩名運動員,我的規劃第一步就是為了世錦賽。世錦賽結束后,我的下一步規劃就是為了雅典奧運會。而奧運會結束后,我新一期的規劃就是為了燕京奧運會。
大家應該發現了,我這樣的規劃時間似乎跨度越來越長?”
沒有去管會議室的小小或詫異或恍然的各色表情,林幕只是稍停頓了下后,繼續說道。
“是長了,這也是自然規律。剛開始他們水平較低,一次平衡的打破和建立都能有一次較大的成績突破。而隨著身體素質和技術各方面不斷提升后,再打破和提高的話,在相同時間內能達到的效果自然更低。
如果總是短期就調整一次,當然可以,但大家都知道,每次的打破和建立,其實是最花時間和精力的,過程的水磨提高,反而是相對時間較少的一個過程。
我通常把這樣的一個規劃周期分成三步,第一步,優化和改變,針對于短跑項目的需要來調整身體素質需要。
第二步,在逐步調整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技術的爆發性,短跑本來就是爆發的運動。其實這兩步也并不會分的這么細致,可能是同步或者稍有次序先后。宗旨就是逐步的把新平衡的輪廓建立起來。
而第三步,建立一個新的平衡。需要有更多的核心穩定來保證新增長的爆發需要。有更多的協調和韌性來平衡自身機體和技術匹配的需要。
這是我給我的運動員制定的規劃,給各位介紹的目的,只是想說……”
在幾乎所有人都若有所思的時候,林幕又一次停頓了下。
幾秒后,林幕才繼續開口,他的聲音也格外的有些嚴肅:“我只是想說,運動員的運動生涯時間并不會太長,少的幾年,多的也就十幾年,這最多十幾年……”
林幕停了下來,終究沒有把最后的話說出來,他緩緩的搖搖頭,看向了余偉立。
余偉立輕輕的笑了笑,只是笑容里卻是有些少許的苦澀。
林幕的話沒說完,其實他聽的明白,就如同以前的陳建海一樣。
按照林幕所說的,他們的確是以大賽為依據在制定運動員培養規劃。但這個規劃太頻繁了。
國際比賽不說,不是所有運動員都能有資格。但亞洲比賽,國內的全運會、城運會,甚至包括全錦賽、冠軍賽,都變成了規劃依據。
幾乎每一年都有他們所需要針對去調整的比賽需要。結果就是,三個月冬訓儲備,兩個月調整狀態,一個月到兩個月的修養再調整。加上正式比賽的時間,能真正讓他們去改善提高的時間還能有多少?
而且,他們首先的可能,還會考慮是不是要調整,因為可以想到的,一次跨越式進步的調整時間絕對不會少,而這個時間內,往往就會有他們所重視的比賽。
一次次的循環下來,一步慢、步步慢,等發現不改不能活的時候,是不是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