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漸漸來臨,柔和的月光與微黃的燈光交織在一起,傾瀉在益縣古城的小路上,傾瀉在風塵仆仆的道袍上。
沒有拂塵的瀟灑,只有手握桃木劍的焦灼;沒有長須飄逸的仙風道骨,只有不修邊幅的大義凜然!
疾走在小路的上的道袍人,不是別人,正是方文清。
“小火蛇,太極圖,小女孩——”方文清喃喃自語著,“到底什么來歷?追下山來便不見蹤影,萬一給益縣古城的人民造成損失,我實在是辜負了師傅的諄諄教導。”
“師傅。”想起師傅,他內心顯得異常激動,透過皎潔的月光,棱角分明的臉龐猶如木雕般凝重,而眼中卻流露出些許的悲傷以及某種堅毅與執著。
方文清的思緒在漫天飛舞著,仿佛頃刻之間回到了十幾年前
“師傅,請受徒兒一拜。”清脆的聲音在玉皇大殿的內外環繞著。身著道袍的凌霄道人坐在大殿邊上的太師椅上,默默地看著跪在地上的這個徒兒。
“起來吧,徒兒,從今天開始,老道我就收你為徒,希望你能遵從歷代祖師的遺訓,兢兢業業的守護著這里的的一草一木。”凌霄道人說道。
“是,謹遵師命。”
“為師給你個道號,方文清,你看如何?”
“多謝尊師。”方文清興奮的說道。
大殿內外傳遞著師徒二人的對話,鳥兒在樹枝上唱著歡快的歌謠,云朵兒也放慢了匆忙的腳步。
方文清,云門山下朱崖村人,從記事的時候起便給生產隊放牛,放羊,從來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在放牛,放羊的空閑,他經常爬上云門上,到云門觀大殿里看一些神像。
看著那些雕刻得栩栩如生的神像,自己也在地上用樹枝筆畫著,畫出它們的樣子,雖然不像,但這樣的樂趣,陪伴他度過了難忘的童年生活。
當時是社會主義大改造時代,各地掀起生產風,破四舊,打倒一切牛鬼蛇神,因此道觀中幾乎沒有人來往,連道士都不多,只有凌霄道人。
凌霄道人看到方文清自顧自的玩耍,倒也沒說什么,只是自己做著自己道門的功課,很少與方文清搭話,很長一段時間,方文清以為這里的老道士是個啞巴。
有一天,方文清被大殿內桌子上的一本書所吸引。那是一本包裝很精致的書,有些金色的大字,翻開來里面是一些密密麻麻的黑色小字,但是不識字的他卻不怎么能看懂。于是很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小孩子的好奇心一旦產生便控制不住自己了,于是將這本書偷偷放入懷中,準備回去問問村中的教書先生。
他四下張望著,躡手躡腳地跨過大殿的門檻,懸崩的心剛剛放松些。
突然大殿內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這本書你不能碰。”
他嚇了一跳,回頭一看,原來是凌霄道人。
只見他穿著一身臟兮兮的道袍,頭戴綸巾,腳踏一雙十方鞋,花白的胡須,瘦削的臉龐,魁梧的身材在神像背景下更顯得高大。
“ 我很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可是我不認識字,我想拿到山下去問問教書先生的。”方文清解釋著。
“不認識字啊,來,我教你。”凌霄道人那蒼老的聲音里帶著一絲關愛。
于是,在放牛,放羊的空閑,方文清認真的跟著凌霄道人學習識字。
從兩人的交往中,方文清了解到凌霄道人是神霄派的掌門人,不過就他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平時除了打坐外,就是練習五雷咒,在空中畫五雷符。而更多時候是坐在外面,眼睛一刻不離不遠處的鳳凰山。
由于沒有什么香客,大殿里的香火早已中斷,凌霄道人便采集一些中藥材,到山下去換一些玉米面,地瓜干之類的食物,當然面粉是換不到的,那是時代屬于緊俏貨,一般老百姓家只有過年的時候能吃上一頓水餃,這也是當時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