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攻伐呂宋島,大明的華僑并沒有從中出多少力。
這并不是說沒有華僑愿意參與其中,事實上這個時候的華僑,他們大多都是對母國的感情是極深的,很多華僑在得知大明出兵的消息后,立即就有無數的華僑或派遣子弟,或派遣心腹前往呂宋島距離大明最近的帕薩倫城附近,愿意前來報效大明。
大明方面卻是謝絕了他們的好意,只是留下部分人做為向導,對于他們串連起來,從內部給明軍助力的想法,一概予以拒絕。
一來他們的力量并不算強大,大多都在西班牙人的監視之中,想要起事難度絕對不小。
二來這些人是未來鄭家在這呂宋立穩腳步的關鍵環節,鄭成功不愿意這些人遭受太大的損失,畢竟有地頭蛇的引領,鄭家可以十分清晰的分辨出來,哪些人是必須清理的,哪些人是可以拉攏為已用的。
雖然這些土著猴子鄭成功一個也看不上,但是真的絕滅其苗裔,他還是干不出來的。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便是鄭成功對于朱聿鐭所談及的天竺的種群制度,也是很感興趣,若是真的能夠推行這一政策,那這些土著猴子,還是值得留下來的。
鄭成功對于朱聿鐭所說的,種群制度的天然缺陷,以及對社會各階層的分隔,造成整個國家隱性割裂的問題,卻是并不太在意。
他并不是不同意這些隱患,而是覺得這對于明人來說,并不是什么問題。
對比天竺人,明人有一個更大的優勢,那便是頂層的明人不僅人數足夠多,而且繁衍的速度更是極快,以祖宗為信仰,為子孫打造更多的資源,使得明人更加的勤奮和努力。
只要穩定呂宋數十年的穩定,明人的數量會呈現出階梯式的增長,有著政治方面的傾斜,明人必然會一步步的擠壓土著猴子的生存空間。
若是再過個百多年,明人的數量遠遠超過土著猴子,那這種種群制度,就會自然而然的消亡,畢竟大部分都是上等人的種群制度,還怎么可能存在的下去?
而這個制度最大的好處便是,可以在占領初期令局面快速清晰化,令不甘愿服從于明人統治之下的人,一個個的主動跳出來。
在鄭軍還處在巔峰之時,這些敢于反抗的人下場,也就只有一個,那便是被超強絕的力量掃滅!
一切不服從于規則之人,都不是鄭家需要的。
在鄭家在呂宋島一帆風順之時,已經越過云南邊境的西營主力,同樣在高歌猛進之中。
這個時代的緬甸正是東吁王朝統治期,國力頂盛之時,絕對算的上是南亞的小霸王般的存在,向西痛揍向自己伸手的天竺人,向東則是連滅,老撾,高棉(柬埔寨),打的暹羅(泰國)主力盡失,差點滅國,虎視眈眈兵鋒直指越南,風光一時無倆。
雖然他們還不敢大舉進攻大明,但是對大明的騷擾卻是時而有之。
不過對于身經百戰的西營銳兵來說,緬甸這所謂強大的軍隊,完全就象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西營在騰沖休整了十數日,便即以數千騎兵為先鋒,閃電一般的突入緬甸境內。
沿途的關口,對于西營來說,甚至連障礙都算不上,若非因為后勤運轉比較吃力,西營甚至都可以一路向前推過去,直接突入阿瓦城下,絕滅其宗祠。
但就算如此,西營也只用了五日,便從邊關直接推到了八莫。
八莫是入緬甸的重要戰略要地,奪取了這里,便可以以此為據點,沿著麗水向前推進,一路暢通兵抵阿瓦城這個緬甸的心臟之地。
從兵圍八莫,到八莫的陷落一共也只用了六日不到,這還是騎兵不擅攻城,只能坐鎮此地等待自家后續兵力到達一共所耗費的時間。
真正對八莫的攻擊只用了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