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由檢籌劃成立大明百姓銀行之時,這個冬天,草原上發生了一場大戰。
十月中旬,漠南草原上剛下了第一場薄雪,黃臺吉率領三萬蒙滿騎兵突然向察哈爾部殺來。
對建奴的進攻,察哈爾部林丹汗早有預料,得到消息后,親率大軍迎戰。在張北的哈留土河和建奴相遇,雙方發生激戰。
此時黃臺吉的部下,女真人和蒙古牧民混合,組成了新的八旗兵。因為擁有太多蒙古騎兵的緣故,裝備武器都跟不上,很多蒙古八旗兵穿的仍然是皮袍沒有盔甲,武器仍然是弓箭為主。
不過在黃臺吉努力整合下,在八旗制度約束下,戰斗力比林丹汗的部下要強得多。更何況黃臺吉手中有一支千人規模的白甲護軍,戰斗力強悍無比。
雙方騎兵在草原上激戰不休,關鍵時刻,黃臺吉命令豪格率白甲護軍猛擊林丹汗中軍所在。
白甲兵人馬皆穿重甲,乃是重騎兵,蒙古人的弓箭根本就射不透。
一千白甲重騎在蒙古人騎兵陣列中迅猛突擊,摧枯拉朽,所向披靡,林丹汗派出了一波又一波的騎兵攔截,均無法阻擋白甲重騎的突擊。
眼看著白甲兵就要攻到眼前,林丹汗大懼,打馬就跑。
他帶著人跑了,其他正在交戰的察哈爾騎兵一看汗旗沒了,士氣也沒了,自然跟著就逃,數萬察哈爾騎兵一下子便潰了。
黃臺吉當即下令全軍追擊,一直追殺了三四十里才重新聚兵。
好在蒙古人皆是騎兵,打戰不行,騎術卻是上佳,為了逃命一個個發揮出渾身解數,拼命從建奴馬刀下逃竄。
而騎兵作戰的特點便是擊潰容易,全殲基本不可能。一場大戰,蒙古人死傷數千,大部分人倒是逃了出去。
回到歸化城,林丹汗清點軍隊,發現沒能安全回來的部下騎兵約有一萬余人,這一萬余人死在建奴手中的頂多四五千,剩下的皆逃入茫茫草原中。
一場大敗,使得察哈爾部人心惶惶。
林丹汗惶恐之余,有繼續西遷的企圖,卻被手下勸止。
已經進入冬季,隨時都會下大雪,這個時候遷徙部落,一旦下雪,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凍死在雪原中。再說在建奴的追擊下,能不能逃出去還是兩說。
逃不能逃,剩下的只能和建奴決戰了。數日前的大戰已經證明了野戰根本打不過,現在唯一能做的便是守城了。
歸化城北靠大青山,南鄰黃河,西連河套,與鄂爾多斯隔黃河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歸化城城名是大明朝廷所賜,蒙古人叫它庫庫和屯,翻譯成漢語便是呼和浩特,始建于隆慶六年隆慶封貢之后,建成于萬歷三年,是由著名的三娘子鐘金主持修建,城墻以青磚砌成。
城周六里,高三丈,沒有護城河,規模僅相當于大明的縣城,甚至連較大些的縣城規模都比不上。可是在這草原上,對于只會騎射的蒙古人來說,卻儼然是一座雄城。
歸化城建成以后,一直掌握在俺答汗后裔喀喇沁部手中,直到三年前,喀喇沁部被林丹汗擊敗,歸化城才歸察哈爾部所有。
建奴千里來襲,是絕對不會帶攻城器械的,歸化城周圍倒是有山,山上有林木,可以打造攻城器械,但轉眼到了深冬,更利于守城方,在林丹汗看來,察哈爾部是有能力守住城池的。
但是歸化城畢竟不大,蒙古人又是以游牧為生,部落中有著太多牛羊牲畜,這么多牛羊,在城池中絕對是放不下的,很多部落都是居住在歸化城周圍的湖泊邊緣。
一旦建奴攻來,居住在歸化城中的林丹汗極其嫡系或許無恙,但外圍的部落肯定會損失慘重。
正在林丹汗一籌莫展之時,手下來報,黑山的明軍將領李鴻基來了,林丹汗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