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是個性情急躁的人,想到就會去做,當即便寫了一封手詔,命人送往內閣,宣布要南巡祭祖。
然后,朝堂上不出意料的炸了。
內閣諸位閣老放棄了相互間的成見,不約而同的聯名上疏,請求朱由檢收回成命。
首輔大學士黃立極代表內閣親自來到乾清宮,當面勸諫。
“陛下祭祖之行實乃大孝,按道理做臣子的不該阻攔,但陛下身系大明,不可輕易離開國都,祭祖可由公侯勛貴代祭便可。”黃立極勸道。
面對黃立極,朱由檢并不想托辭解釋,徑自道:“朕意已決,元輔不必勸了。”
黃立極嘆了口氣,道:“老臣雖然不知道陛下執意南巡所為何事,但以陛下的性格,想必不是貪圖江南繁華。既然如此,微臣愿替陛下守好內閣。”
黃立極知道自己并非皇帝心腹,能一直呆在內閣只是因為老實聽話而已,故不再多勸。至于隨駕南巡這樣的事情,更是輪不到自己。便主動表示愿留在北京主持內閣事宜。
朱由檢微微有些感動道:“有勞愛卿了。”
“如此微臣告退。”黃立極便道。
“元輔,怎么樣,陛下怎么說?”剛回到內閣,孫承宗、溫體仁、周延儒等閣老便圍了上來,紛紛問道。
黃立極搖搖頭:“我勸了,陛下執意要南巡......”
“陛下怎可如此?”孫承宗怒道,“國事如蜩如螗,天災人禍,民生多艱,國庫收入入不敷出,陛下不思節儉為民,卻要耗費大量國帑行南巡之事,豈不聞隋煬之殷鑒哉?”
這是把崇禎比成隋煬帝啊,眾閣老互相對視,皆暗嘆孫承宗的大膽。在場眾人,也只有孫承宗敢如此說話了。
“首輔勸不動陛下,我去,我要把利弊和陛下分說明白。周閣老、溫閣老,你們和不和我一起?”孫承宗看向了周延儒和溫體仁。黃立極這么快就回到內閣,讓孫承宗懷疑他并沒有認真勸諫,甚至主動迎合皇帝,畢竟黃立極一直以來都是皇帝說什么就做什么,毫無首輔的風骨。
“為人臣者自當勸君以善,我和孫閣老一起去!”周延儒不假思索的道。
溫體仁卻猶豫著。
“既然溫閣老不肯去,咱們去吧。”輕蔑的看了溫體仁一眼,孫承宗冷笑道。
溫體仁嘆道:“并非我不肯去,而是怕去了陛下也不肯見咱們。”
說罷,還是跟著一起去了。
事實果如溫體仁所言,三人來到乾清宮求見時,有太監出來,告訴他們皇帝已經知道他們來意,請他們不必覲見。
“南巡祭祖,一來一去至少要大半年時間,國事豈能耽擱得起?天子出行,隨從護衛數萬人,要耗費多少民脂民膏,百姓豈可負擔?咱們這便回去,發動大臣,皆上疏勸諫。”孫承宗一甩袖子,冷冽的道。
消息迅速傳出,僅僅一天時間,送往宮的奏疏便堆積如山,皆是勸阻朱由檢放棄南巡祭祖。對這些奏疏,朱由檢看都不看一眼,命直接封存。
這些文官,總是想把自己這個皇帝永遠圈在宮中,最好永遠不和百姓接觸,就在宮里當個擺設,當只會蓋印的傀儡最符合他們心思。但朕又豈能如他們所愿?
有人的人朱由檢直接拒見,但有的人他卻沒法不見,比如文淵閣大學士、科學院院正徐光啟。
在另一個時空,僅當了不到一年的內閣大學士,徐光啟便被罷官,回鄉后潛心研究學問,三年后去世。而這個時空,徐光啟已經在內閣呆了三年,然而他這個內閣大學士更像掛名,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科學院中。時有人彈劾徐光啟尸位素餐不該占據內閣位置,徐光啟也多次上疏請辭,都被朱由檢拒絕。以內閣閣員擔任科學院院正,方能彰顯科學院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