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幾社的創始人之一,陳子龍有著一顆憂國憂民之心。當初創立幾社的目的,便是不滿大明之現狀,希望聚集有識之士一起,努力使得大明變得更好,而陳子龍也提出了“天下大事有三,用人也,足食也,強兵也”這樣的主張。
而陳子龍現在看來,當時的自己是何等的幼稚,根本就沒有認清楚大明的現狀。以為只要能換上能臣廉吏,情形便會變好一樣。而沒有認識到,大明的矛盾儼然是士紳階層和廣大百姓之間的矛盾。并沒有認識到,士紳們的貪婪、士紳們的惡意兼并、士紳們廓免稅賦徭役的特權,使得百姓衣食無著,使得流民四起,使得朝廷稅收銳減、國庫一貧如洗。
總而言之,積弊太深,根本不是換上幾個能臣干吏所能改變。張居正能力很強,也力圖革新變法,但也只能延緩大明的沒落,無法使得情形得到本質改變。
也許皇帝做的真的是對的,到了現在這種地步,修修補補小打小鬧已經無濟于事,只有徹底推翻重來,才能使得大明重新煥發生機!
至于自己的私人利益,家里那幾千畝良田,對心懷天下的陳子龍來說,并不怎么在意,區區一些身外之物而已!
但是......
“破家為國,臣之愿也!就是臣有些不清楚,到底該如何進行,是像在陜北山東那樣,對士紳皆強行抄家均田嗎?”陳子龍問道。
對陳子龍來說,自家那幾千畝地并不算什么,所有家產都獻出來也無所謂。但畢竟士紳之中有他很多朋友,復社之中也有很多他傾佩之人,他不想看到強行抄家甚至殺頭的情形出現,那實在太殘酷了。
朱由檢微微一笑:“當初在陜北時,是因為士紳們殘暴貪婪激起民變,朕才決議抄家拿人。而且并非隨意抄家,只有犯下累累罪行的士紳官吏,才會被抄家殺頭,一切都按律行事。在山東時,是因為很多士紳牽連到聞香教造反,才被按律抄家。而江南和陜北、山東情形不同,并沒有士紳作亂,朕非暴君,豈會隨意抄家屠戮?
不過均田之事勢在必行。朕已經決定,先在鎮江府試行均田,然后推行到蘇州、松江、常州三府,進而再在南直隸其他府縣施行!”
之所以一個府一個府的進行改革,是因為朱由檢手中缺乏人才。剛剛考試招募的這三千士子現在還沒法用,必須進行兩三個月的操練培訓。所以先在自己所在的鎮江府進行均田,讓這些新募士子經過鍛煉,然后再在蘇州常州松江三府進行均田改革。
江東四府,大明賦稅錢糧重地,只要能在這里成功完成均田改革,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其他地方推行自然會更加容易。在均田過程中必然能鍛煉出一大批人才,江東完成均田改革之后再把這些人才派到其他省份!
“陛下圣明。”聽朱由檢不準備抄家拿人,而只是進行均田,陳子龍終于放下心來。
只要不抄家便好,失去了田地,但是能保住宅院浮財,對士紳們來說應該還算能夠接受。畢竟形勢比人強,士紳們再強勢,在擁有強大兵力的皇帝面前還是不夠看。
“不過對惡行累累手上有人命的士紳,一旦查證出來,也絕對不會姑息,按照大明律治罪。該流放流放、該殺頭殺頭。但朕不會牽連其家人。”朱由檢又道。
“那是自然。”陳子龍點頭附和道。士紳們中有太多敗類,賤視小民視人命為無物,對這樣的士紳,陳子龍也是厭惡至極。
一旁的的閻應元臉上露出了微笑,陳子龍沒想明白,生于胥吏之家的閻應元卻清楚,一旦皇帝宣布為百姓做主,必然有無數百姓群起去狀告那些士紳。兩百多年來,百姓們被士紳欺負的夠苦的了,好不容易有個翻身的機會,又豈會放過?
江南良善的士紳也有,但欺壓百姓的士紳更多,真要按照大明律定他們的罪,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