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fēng)鎮(zhèn)有一戶人家,雖然貧窮,但為人忠厚老實,樂于助人,在十里八鄉(xiāng)頗有名聲。
一天,一個白胡子老頭帶著一個碗到這家去借一碗米,家里的小媳婦忙接過碗回到屋子里找米缸去給盛,雖然家里貧窮存米不多,也還是有半淺不滿的半缸米。
小媳婦心里想著盛一碗米還是足夠的,但沒想到一瓢一瓢把缸里的所有的米都盛到碗里,碗還是沒滿。
最終小媳婦把沒有盛滿的半碗米端給了這個白胡子老頭,很不好意思的說道
“家里就這些米了。”
白胡子老頭也沒說什么,就端著這半碗米走了
小媳婦下午沒米做飯了,只好拔點菜燒了個菜湯。
男人田里干活回來,小媳和男人說了這個事,男人說道
“這年頭誰都不容易,我們一家還算好的,有土地廟里賜下的仙種,要懂得感恩,人家既然端著碗過來借了,咱家里有多少就給他多少唄。”
沒想到過了兩天這個老頭又端著碗過來還米,小媳婦忙說不要了,可是白胡子老頭卻說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話說到這兒,小媳婦也就不堅持了,端著這碗米進屋往自己家里的空米缸倒,可是米卻一直倒不凈,眼看又到了原來那半缸米的位置了,小媳婦就停下不再往米缸里倒了,端著碗里剩下米把碗還給了白胡子老頭,白胡子老頭看了看碗也沒說什么,就端著碗走了。
可是后來這家人發(fā)現(xiàn)他們家里的這半缸米怎么也吃不盡……
后來周圍的人不管誰家沒有米了,這家人就主動把米借給他們,大家也都知道這個秘密了,大家都說白胡子老頭是土地神變的,這家人心地善良,好心有好報。
塘溪鎮(zhèn)有一男子名叫張具,原本家境還算富裕,一場洪水使得全部家財全部化為烏有,連吃飯都成問題。
張具家有老母,對母極孝。
不過張母最近得了重病,好不容易請來了大夫,但大夫開的藥方里有幾種是名貴藥材,價格昂貴。
沒辦法,張具只能天不亮就去附近的山上挖筍,然后到鎮(zhèn)上售賣,賣筍得來的錢還是不夠買藥,為了節(jié)省,常常一天只喝一碗稀粥,好幾次餓昏在山上。
這天,張具繼續(xù)上山挖筍,剛挖開幾鍬泥土,就看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孝子張具,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張具得到黃金后,連忙到鎮(zhèn)上買最好的藥給母親治病。
……
類似的事情在其它鎮(zhèn)里也有發(fā)生。
這些神跡自然是呂易的手筆,目的就是一步步將六鎮(zhèn)的香火搶奪回來。
陸香寒那邊一早就傳來消息,黃符教教主吳半青帶著赤火堂和西金堂的兩位堂主前往白石縣發(fā)展教眾。
黃符教在青化縣的勢力全部集中在六鎮(zhèn)中,呂易占領(lǐng)縣城所有香火后,黃符教并不是沒有想過反撲,只不過縣尉麾下衙役身穿蟒蛇皮制成的皮甲,刀槍不入,手上的長刀又經(jīng)過呂易的加持,鋒利無比,殺死了不少前往縣城傳教的黃符教弟子。
縣城滲透不進,黃符教陷入了瓶頸期,于是吳半青就將重心放在了白石縣。
白石縣是廣陽府的大縣,在蒼梧郡中也能排上前五,人口將近兩百萬,一旦占據(jù)白石縣,往后席卷整個廣陽府也不是沒有可能。
整個黃符教,呂易忌憚的只有教主吳半青一人,現(xiàn)如今吳半青不在,自然要抓住這個大好機會,逐步在六鎮(zhèn)里布局。
除了顯露神跡外,還少不了開藥店。
之前寶安堂的四家藥店在縣城大火,由于每人只能限購三盒的規(guī)定,催生了不少黃牛販子。
這些黃牛販子找人排隊購買,然后去別的鎮(zhèn)以十倍,甚至百倍的價格高價出售。
盡管價格昂貴,但是買的人絡(luò)繹不絕,甚至出現(xiàn)一盒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