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姜利之重啟大陣自有這方面的盤算。但她沒料到,民意竟如此洶涌,猶如排山倒海,直接推著她兵臨昌都城下。
上次她放棄皇位離開昌都之時,她只有慶州附近一小塊地盤。而這次她回來時,昌都以東、以南的地盤已全歸其麾下。而以西、以北的地方,也有不少州府以及反王勢力,宣誓效忠于她。
而歷時,不過三月有余。
不,嚴格講,她是待星紀與日耀的戰事停滯下來后才發兵的。如果從發兵之日算,歷時更是不過月余。
這速度,幾乎等同于從慶州快馬加鞭到昌都的速度。
她以為她起兵,多多少少總該遇到點抵抗。哪里料到,沿途各州府紛紛舉旗投降的速度,竟是比大軍行進的速度都要快上幾分。
她也沒想帶多少兵,只是沿途有太多的人,寧愿自帶干糧參軍,也要加入打倒姜敖的事業中來。
于是,陽春四月,她兵臨昌都城下時,麾下已有十萬大軍。
她深知,昌都不比其它地方。這畢竟是姜敖老巢。姜陵要做孝子,還有一幫臣子要做忠臣。比如說,現在站在城頭的那幫人。
所以,會是怎樣激烈的一場戰事呢?她好生期待!
罵戰的開始罵戰,無非都是說自己才是正義之師,對方全是宵小之輩云云。
所謂罵戰,不過心理戰。很快己方講到重點“念你們是星紀忠臣,只要現在認清正統、繳械投降,既往不咎。”
城門樓上,罵戰的瞬間啞火。
這一句既往不咎,切中太多人心中的小九九。
那些人看著城外叛軍旌旗蔽天、氣勢如虹,正盼著這一句“既往不咎”。只是無奈太子親自坐陣督戰,不敢言表罷了。
楊士紳見大外甥默不作聲,思及他與反賊本就交好,不由心憂,急忙勸諫“太子殿下,切莫聽信賊人蠱惑之言!也切莫被賊人勢眾的表象所迷!
賊人雖然人多,卻是農夫、山賊等烏合之眾!我方城池固若金湯,還有十萬守城軍,小小反賊有何懼哉!”
李圭璋心底冷哼,知道楊士紳是怕改立新主后,他那些貪贓枉法、禍亂朝綱、連賑災錢糧都不放過的罪行被挖出來罷了。于是對姜陵行禮道
“固守也不是沒有一線生機,只是苦了全城百姓!”
姜陵聞言,臉色聚變。
“李圭璋!兵臨城下,你膽敢惑亂軍心!”楊士紳厲聲斥責。
“首輔大人,臣等自認忠于朝廷,忠于星紀!然而,沒有百姓,何來星紀!何來朝廷!”李圭璋不卑不亢拒理力爭。
“好你個李圭璋!”楊士紳氣急敗壞,越俎代庖命道“來人啊!把他拖下去,斬首祭旗!”
姜陵心煩意亂,并未表態。
真有兵士上來逮人。眾臣見狀也不敢求情。
李圭璋一拂袖子。兵士生懼,不敢上前。
“不勞諸位!我李圭璋今日能死在這城墻下,也算以身殉國、舍身成仁!”
說完,他再度掃視諸人一眼,自與兵士下去赴死。
姜陵自是不舍恩師,但少傅陣前言論確實不妥,眼看著形勢不知如何收場,卻聽城內一片喧嘩,忙率了眾人看去。
卻見城內民眾紛紛走上街頭,烏泱泱看不到盡頭。
楊士紳大喜,“殿下,您看百姓都來助戰……”
啪,一枚臭雞蛋不偏不依砸在楊士紳額頭,打斷他的話。
群情激奮,紛紛叫罵
“放nd屁!誰t的助戰了!”
“誰要替你們這些貪官守城!要不要臉!”
“快放了李大人!打開城門,迎義軍入城!”
……
民眾一邊叫罵著,各種爛菜葉、臭雞蛋自向城門樓上的官員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