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王友士在成功挑動起麾下大軍的反意之后,最終帶領著三十多萬大軍,攻擊了此時依舊駐扎在大鐵山的泰安王夏侯泰的大營。結果,泰安王夏侯泰丟下混亂的大軍狼狽逃竄,結果他在逃往烜山郡之時,便被烜山郡郡守給斬殺了,并且將他的首級獻給了率軍而來的王友士。結果,王友士竟然出爾反爾,命人將這位烜山郡郡守給殺死了。而且,王友士麾下的大軍還大肆在富饒的烜山郡郡城燒殺搶掠。最終,在離開烜山郡之后,王友士又率領著軍隊,攻擊了此時的泰安府泰安郡。然而,由于王友士所率領的軍隊,缺少信仰,缺少士氣,只想著榮華富貴、升官發財,而他們沿途所犯下的罪行更讓周圍的百姓們義憤填膺,所以他們進軍的途中,最終由于饑餓,導致其麾下大軍將士陸續逃亡,等王友士率領著剩余不到二十萬大軍,前進到攻打泰安郡的畢竟之路——璞山鎮之時,已經是人困馬乏,士氣低迷。
而作為泰安郡郡守的虞懷義,正在率領著五十萬兵馬,在璞山鎮埋伏。
如今,看著自己麾下如此僅剩的這群士兵,王友士的心中自然是充滿了一種悲觀,他怎么也沒有想到原本手握六十萬兵馬的他,今日竟然走到如此地步。必過,他心中還是存在僥幸,只要攻下泰安郡,那么他依舊可以依靠著泰安郡的糧草、錢財重新崛起,到時候他想要多少兵馬,還不是會有多少。所以,抱著這個心思,他依舊堅持帶領著疲憊不堪的大軍,朝著泰安郡趕路。
然而,看著已經疲憊至極的大軍,王友士不得不讓全郡停止前進,暫作休息。而王友士麾下大軍中的一名名叫李三的將軍,自以為跟著這個王友士絕對不會有什么出路,便召集了自己麾下的所有軍官,隱秘地對他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兄弟們,你們也感覺到了,跟著王友士,咱們已經沒有出路呢!而他給咱們承諾的銀錢,根本就沒有絲毫的希望。兄弟們,咱們拼命為他作戰,不就是為了錢么?他既然無法兌現自己的承諾,那么咱們就跟他要個說法。今天晚上,咱們就動手,偷襲他的營帳,抓住他,向他討要銀錢。”
這個李三麾下的這些軍官們都表示同意,他們立刻對著李三說道:“將軍,好,我們跟著你一起行動。”
李三對著他們說道:“既然如此,咱們歃血為盟,一同舉事。這一次行動,只能夠成功,不能夠失敗。如果失敗了,你們該明白王友士的手段。”
當李三命令這些手底下的軍官們行動的時候,聽到李三全部計劃的一位衛士,卻已經悄無聲息地前往了王友士的營帳,給王友士泄露了消息。
而王友士冷冷一笑,他看著眼前這個背叛自己主子的衛士,問道:“很好,你救了我的命啊!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這位衛士立刻回答道:“稟告將軍,我叫楊三貴,李三這個叛賊是我的仇人,所以我想借著這個機會報仇。所以,還請發將軍接納我吧!”
如果照王友士原本的性格,絕對要殺了這個賣主求榮的楊三貴,但是他現在明白自己絕對不能夠為所欲為呢!畢竟,在這個窮途末路的時候,他絕對不能隨意殺戮。不過,這個李三絕對不能夠留下。
所以,一念至此,王友士便拿出了一串珠寶,扔到了楊三貴的身前,對著他說道:“楊三貴,你就不用去李三那里呢!等會,在我的營帳內,我要埋伏下一支兵馬。如果李三麾下的軍隊來到此地,那么你能夠招撫多少他麾下的兵馬,就招撫多少,你會成為這支招撫來的兵馬的將軍。”
楊三貴拿著珠寶,眼神中充滿了貪婪和欣喜之色,他對著王友士磕頭如搗蒜,感激地說道:“謝謝將軍,謝謝將軍,我楊三貴愿意為將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王友士揮了揮手,讓楊三貴退下,而楊三貴則立刻退下了。
王友士對著部下們說道:“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