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道,隨著乾周帝國水師提督楊道亮率領麾下水師,相繼攻克了青嶼島、碎星島,徹底攻破了君臨島的東大門。
作為乾周帝國水師總督的施廷信,在得知了楊道亮所部已經攻下了碎星島,他十分高興,不過他并沒有讓主力前往碎星島,而是相繼攻占了碎星島與君臨島之間的大鑫島、小鑫島、北淼島、西淼島、南淼島、杳島、大垚島、龘島、靐島等九個島嶼,由于君臨島上的敵人并不知道其東大門已失,所以自然是在這九個島嶼上并沒有駐扎多少軍隊。所以,君臨島上的三十萬敵軍大將汪高在得知乾周帝國大軍突然對君臨島實現了半包圍之勢,他已經來不及逃跑了。因為,此時,施廷信麾下八位大都督已經率領麾下各部,迅速地登上了君臨島北、東、西方向,雖然島上敵人有三十萬,但是由于島上突然發生了奴隸暴動,導致汪高的大部分軍隊被暴動的奴隸所牽制了。
如今,進又進不得,退又退不得,汪高無奈,只能夠帶領著麾下三千親兵,退到了君臨堡。而其麾下其它軍隊,要么死于暴動的奴隸之手,要么死于登岸的乾周帝國精銳士兵之手。
為了防止君臨島上的敵人向外部求援,水師總督施廷信更是命令軍中高手將那些敵人向外界傳遞消息的閃電隼全部捕獲。同時,在君臨島北方登岸的大都督袁烈與君臨島南方登岸的大都督唐鐸率領麾下諸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相繼攻克了君臨島西部沿岸諸據點,切斷了君臨島守將汪高的退路,使其只能夠躲在君臨堡內困獸猶斗。
而此時,已經登上了君臨島東部的一座人口在一百三十余萬的城池——衡城,這座城池大約有一百一十萬人是奴隸,而其余的人口除了一部分是商人,其余十七萬人乃是衡氏家族之人,這也是為什么這座城池名為衡城的原因。而城內的奴隸暴動,則將這個衡氏家族損失大半。不過,由于衡氏家族畢竟是八大家族的附庸家族,家族內部還是有不少高手的,如果不是乾周帝國軍隊到來的迅速,恐怕衡城內身世悲慘的奴隸們早就被血洗了。
由于衡氏家族族人們殘忍暴虐,所以他們紛紛被施以重懲,而所有的奴隸們,則紛紛被廢除了奴籍,并且將衡氏家族的土地、房屋劃分給了他們。如此一來,這些重獲自由的百姓們,紛紛簞食壺漿以迎乾周帝國軍隊。甚至,許多青壯年自發組織了一支軍隊,跟隨乾周帝國軍隊四處征戰。由于這些曾經的身份是奴隸,他們的左臉頰上還烙印著奴隸的字樣,雖然得到了自由,并且他們的烙印也被徹底洗掉,可是他們卻從來都不敢忘記,是乾周帝國的軍隊解救了他們,因此他們在左臉頰原本洗去的烙印處,刻上了“身受國恩,報效國家”八個字,后來他們這支軍隊被乾周帝國稱之為恩效軍。
由于衡氏家族依靠著奴隸這種廉價勞動力,踩著無數奴隸的尸骨,為他們的家族賺取了無數的財富。不過,惡有惡報,罪孽滔天的衡氏家族終究得到了報應。后來,這個衡氏家族僅存的后嗣,也大多都遭到了橫死,結果不出十年,衡氏家族便徹底消失了。當然,這是后話。
乾周帝國的軍隊,軍紀嚴明,絕不擾民。在攻占衡城之后,將整座衡城打掃的干干凈凈。所有的帝國將士們,主動上交自己的繳獲,毫不藏私。甚至,專門來護衛衡氏一族內部繳獲的堆積成山的金銀財帛的乾周帝國的軍隊,哪怕他們躺在金山銀海上,也沒有一個人擅自拿一錠銀子。
當水師總督施廷信,站在城墻上,遙望著那座建立在高聳入云的君臨峰上的君臨堡,他的心中充滿了一抹沉重之色,這座城堡所在的地方易守難攻。所以,如果想要強攻,自己麾下的軍隊肯定會付出慘重的代價。所以,索性還不如將敵人徹底圍困在君臨堡內,他們畢竟要吃飯,要喝水,君臨堡內的糧草儲備絕對超不過數月。
此時,身在君臨堡內的汪高,在觀察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