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道,趁著父皇頒布了對各地藩王們的處理政策。來到河內省的帶著其未婚妻鳳雪歌的太子端木禎,立刻就對封地在寯王起、藺王喆和西曜王欣等三個為患一方的藩王展開行動。
端寧三十三年九月二十八,太子端木禎派出隱龍軍的大統領戴祺率領他的部下,率先對分封在河內省寯州的寯王端木起展開攻擊。
這個寯王端木起算起來,相當于太子端木禎的叔爺爺,可是對于端木禎來說,他并不在乎這個寯王端木起跟他有什么關系。他對于這個罪孽深重的王爺,只有厭惡和仇恨,他可不會忘記,曾經逼宮的諸位藩王之中,就有這位叔爺爺,這個叔爺爺可能沒有想到過,這位太子殿下,并非是其它四國的那些久居深宮的太子,而是一個自小跟隨父皇一起御駕親征的太子,他從小接受那些忠良之臣地教導,并且就算是伺候他的那些宮女、太監,也都是像高和這樣的有才有德之人,這些忠良之臣與近侍等等,大多都經歷過曾經那場驚心動魄的逼宮行動,由于父皇、母后害怕自己會在仇恨中活著,所以禁止任何人在自己面前提起,但是他卻依舊在史書中看到了關于那場慘烈的逼宮之變的過程,尤其是那些聯合起來,試圖殺害父皇、母后以及當時尚在襁褓中的他的那些人,他一個個都記得清清楚楚,后來,他逐漸長大,便時常旁敲側擊地問起一些關于這些人的事情,結果他的這些師父以及所有的東宮屬官,全部都將曾經發生過的事情都告知了他。
當他聽到關于父皇如何在這些人地迫害下,是如何忍辱負重地活著,父皇是他心中的英雄,父皇并非是那些為了皇權而冷血的帝王,父皇對他來說,先是父親,后是皇帝,對對于父皇來說,自己先是兒子,后是臣子,所以父皇對他,雖然懷有遠大的期望,但是卻希望他能夠慢慢接受自己肩上的責任。
隨著他的成年,隨著他經歷過的這一切,他已經漸漸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責任。他對于這些仇人,心中雖有仇恨,但是卻并不會因為仇恨而輕率行事。父皇曾說,帝國須依法治國,法是什么?法是連天子都不可觸犯的。對于這些仇人,必須依法治之,才能讓天下人信服。父皇的詔令中,本就已經寫明了,若是天子亦犯法,也同樣著三法司進行審理,天子犯法,亦與庶民同罪。他第一次明白了父皇的治國思想,那就是法治天下,而非人治天下。他知道,如此做法,必定削弱天子權威。可是,正是如此,他才真正地感受到,如果能夠如此堅持下去,只要法治不倒,那么帝國必定不會倒下。
這一次,他派出自己的部下,將犯有十惡不赦罪行的寯王一族以及其爪牙全部抓住,寯王端木起根本就沒有想到,他罪惡的一生即將畫上句號。寯王端木起被抓的消息,引起了整個寯州乃至整個河內省的震動。
寯州太守邢會本就是一個明哲保身的家伙,雖然寯王端木起被抓,并且送到了他的衙門,但是他卻直接撂挑子,哪怕是太子殿下,他都只推辭說自己生了重病,無法處理政務。對他而言,這可是你們皇族內部的事情,跟他這個外臣根本沒有半點關系,他還是明哲保身為要。
可是,這個太守大人,根本就沒有想到,他這么做,其實讓這位太子端木禎分外的憤怒,雖然這位太守所推辭的內容很是合理,但是太子端木禎真的是傻子么?這位太守恐怕想不到,端木禎雖然是溫厚仁善之人,但是那也是對那些忠臣良將的。對于像他這樣的官員,這位太子殿下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將他的所有罪行全部都審理出來,結果沒費多少天,這位太守大人就接到了處置他的圣旨,當他被拖出去直接被斬了之后,他還是感到難以置信。尤其是審理他的人,還是新到任的寯州太守于世廉,這位仁兄,可謂是性情如火,嫉惡如仇,他文武雙全,不僅曾經因為立下赫赫戰功而當上了將軍,并且被封為列侯,而且還先后擔任過數任地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