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道,雖然華拯民的勢力越來越發展壯大,但是華拯民不愧是周書宇的學生,他從來都不會忘記所有民生疾苦。在他統治之下的百姓,都已經分得了屬于自己的土地、房屋,同時由于華拯民打破了以往大勢力對于文學教育、武學教育的壟斷,讓自己統治區域內的百姓們的孩子可以享受官府地免費教育,也就是義務教育,同時還派出大批的官吏,在自己的控制區域內進行大規模地掃盲運動。結果,隨著時間地推移,華拯民控制的區域已經是天下三分有其一。其統治區域內的百姓,也已經徹底解決了文盲問題,整個統治區域內文化教育極其強盛,由于義務教育,更是讓華拯民控制區內的所有百姓的孩子們都擁有了力量。
此時,已經是華拯民控制區域內的太平義興三千六百五十六年,這整整三千年,華拯民甚至因為向往自己的老師周書宇給他所介紹的那個令人神往的國度,竟然直接廢除了自己消滅的那些敵對勢力控制區域內的所有冗雜繁多的文字,推行自己的老師周書宇從小教導他的文字,同時還將老師從小教導給他的詩詞歌賦都親自書寫下來,刻印成冊,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大為推廣。一個國家的興盛,除了軍事、經濟的強盛,還要有文化的強盛,民族凝聚力的強大。很明顯,華拯民做到了這一點。
由于華拯民控制區內的文化不斷地強盛,雖然華拯民依舊沒有建立國家,但是一個民族國家的雛形已經形成。尤其是,他的子子孫孫們都已經成長起來,他們深受這種先進文化地熏陶。尤其是,隨著華拯民控制區內經濟、軍事的不斷強盛,瀾川大陸周圍的敵對勢力極其恐懼,他們開始對華拯民控制范圍展開聯合攻擊。但是華拯民控制區內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敵軍地不斷進攻,都被徹底挫敗。
同時,華拯民又聽從自己老師周書宇地建議,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不斷地蠶食周圍敵對勢力的地盤,當然也會不斷地消滅那些已經被削弱的敵對勢力。由于華拯民的子子孫孫,也都是師從周書宇,一方面由于華氏家族內部高度的凝聚力和這個家族內部親人關系的和諧,另一方面則是得益于周書宇這位老師地嚴格教導,華氏家族中文武雙全、才德兼優之人更是數不勝數,但是這個家族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擁有如今算是自己老祖宗屁股底下的那個位子,他們與所有華拯民勢力范圍內的所有百姓一般,他們希望為國家開疆拓土,建功立業,而不是依靠祖輩蔭封,他們甚至依靠祖輩為恥辱。
正因如此,華拯民控制下的控制范圍不斷地擴大。又過了將近兩千年,也就是華拯民勢力范圍內的太平義興五千六百年正月初一,華拯民控制勢力已經占據了整個瀾川大陸的三分有其二,華拯民已經看到自己地統治徹底穩固,一個民族國家的概念徹底形成,他終于在這一天,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帝國,而他則成為了這個帝國的開國之君,而這個帝國的國號為華瀾帝國,建都華天府,改年號為太平安國。
當華拯民這位被后世之君追封其謚號為華瀾帝國太祖登上皇位之后,卻依舊與他的妻子相敬如賓,這個帝國的內更是通過了男女平等、人人平等等政策,讓華瀾帝國開始朝著現代文明的方向發展。尤其是,隨著華拯民因為自己的老師周書宇從小就教導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知識,而自從華拯民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實行義務教育以來,所有孩子們的課程除了國學與武學兩個重要課程之外,還連帶著數學、物理、化學甚至繪畫、農業等課程,幸虧這里的孩子能夠從小都因為修煉,腦力得到了極大地提升,否則如此眾多的學科,豈不是讓這些孩子們背負上重擔。
由于華瀾帝國整個國家不僅重文,也同樣尚武,所以這個帝國雖然民風彪悍,但是卻知書識禮,雖然這似乎有點矛盾,就好像一個壯漢,長的兇神惡煞,武力超群,但是卻能夠像個文人一般吟詩作賦、知書識禮,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