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幾日,金剪刀的裁縫師傅便從省城來了。
一來,先去拜見了老太太、太太。
金剪刀這次派來的裁縫師傅一個姓金、一個姓林。姓金的那位師傅大約三十歲上下的模樣,是金剪刀金老師傅的兒子,為了方便區分大家都稱呼其為“小金師傅”。
小金師傅自十歲上下就開始學習裁縫技藝,金老師傅眼界超前,在小金二十來歲時就將其送去法國留洋,專門學習西洋服裝制作的技法。
這不!小金師傅去年剛從法國回來,意氣風發地年歲又留過洋,正合了一眾追求時髦的公子、小姐心意,短短時間就闖出不小的名頭。
金老師傅日漸老邁,這次文家來跑遠路上門的事兒,自然就落到了小金師傅頭上。
金剪刀祖上幾代人原是在京城里開店,專門給達官顯貴做衣服,因年頭不太平,便跟隨著一家大戶來到這西南邊地昆明。
有手藝傍身的人,總少不了一碗飯吃。
金師傅在翠湖邊上尋了一處空置院落賃下,后院住人,前院兩間屋就掛上《金剪刀》的牌子做生意。說到這《金剪刀》,自然已不是原來的名號,只是老金師傅不愿意再提前塵往事罷了。
那些年月的昆明,文人雅士、達官顯貴云集,大多數人抱著一種“今日不知明日事、逍遙一日算一日”地心緒,終日消磨在舞會、書畫詩歌集會中,這樣的風雅自然少不了美酒華服。
本地裁縫,他們是不怎么看得上的。
恰好,從京城來了這么一戶裁縫,手藝又很好,傳說還給京城不少大官做過衣服,金剪刀自然就火紅了起來,一時間做衣服的人排隊都排到半年后去。
文家,雖偏居黑井,但是,金剪刀的師傅還是請得動的。
“父親托我給老太太、太太問好!”小金師傅禮數周到地向老太太、太太躬身作了長揖,問候道。
此人,身形清瘦,頭發是進步青年中流行的新式短發,面上戴一付金絲細片眼鏡,顯出了氣質之儒雅。
內著一件淺灰色長袍外罩石青馬褂,馬褂裁剪得體、用料皆屬上品,一眼看去全然不似裁縫,就像是一位留洋回來的少爺,往這廳中一站立馬就成了金剪刀的活招牌。
“好好好!”老太太滿面春風地回答“有些日子未去省城了,你父親、母親可好?”
“煩老太太掛懷,家父家母一切安好!只是家父年歲漸長,現下店中事務,做兒子的多分擔著些,幸好,父親、主顧們也愿意給些歷練的機會。”金師傅年紀不大,雖留過洋說話行事卻還是老式作派,很有其父的風范。
“小金師傅,你且坐,路途勞累,先喝口茶!”太太笑容滿面招呼著二位落坐,說“林師傅,坐!”
“謝過太太!”
“小金師傅真真是年輕有為!聽說前些日子,剛剛去給唐都督家裁了衣裳?”太太充滿興趣地問起。
“回太太,正是。”小金師傅啜一口茶,輕描淡寫的說道。
“我許久不去省城了,倒是不知道現下流行什么新的樣式?想來都督家的女眷是見過世面的,她們的喜好自然是最好。”太太興致頗高的打聽著。
“近年來,時興的樣式衫褲稍窄小一些,衣領較過去更高,半圓形向上展開,可大可小,大的可以略掩住面頰一些。”林師傅接過話頭,認真的給太太解答。
林師傅年紀大約二十左右,眼神中透露著機靈,邊說手中還一邊在自己身上臉上比劃,希望老太太、太太可以聽得更明白些。
說完,眼光偷偷瞄了小金師傅一眼,見他略點點頭,就說得更加起勁。
“除開剛才說到的,現在的小姐太太們,開始流行法式的連衣裙,最受歡迎的是裙擺略簡單些改良款式,方便酒會、跳舞。總之,現下時興款式都是我們小金師傅一手創新,省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