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大街上人少了許多,縣太爺被斬殺一事,顯然給眾人造成巨大地威懾。
沒有誰知道,這特派員是為何而來,又要做些什么。
老百姓們雖然議論不少,卻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tài),都貓在家中,生怕惹了禍事。
李特派員大人到衙門的第一日,便將衙門口還沒掛上去多少年的旗子,換下來。
第二日,照常府門大開,看著與往常沒什么兩樣。
才發(fā)生過的事,讓人心有余悸,往常需要鬧上衙門去的種種糾紛、矛盾,這些日子像是忽然就消停下來。
官府的大門,只有風,還敢往里面吹。
按照往常的規(guī)矩,新官上任,不出三日,總得將地方上的頭面人物請來打個照面。
一方面,顯示出新任縣太爺對地方賢達的看重;另一方面,也算是了解一些地方風物,爭取當地勢力的支持。
這次又是不同。
到第四日上,衙門里面還是靜悄悄地,沒有半點熱鬧可看,更沒有要宴請誰的動靜。
可是奇怪!
文子錫心中一直有些忐忑,不知這李大人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大哥,不如,我去衙門一趟?看看情況。”子錫心想,這李大人總歸是與岳父何松有些交情,自己登門拜訪,無不妥。
子圭一時還沒有拿定主意,手中的茶水喝了幾三、四口也未放下。
沉思許久,說“再等等”
“可是,我這幾日心中總有些不安,現在這時局本就不太平,生意難作”子錫喃喃說道。
“錫弟,你現在的顧慮,想來旁人也會有。主動上門去結交,似有不妥,且再等兩日看。”子圭說。
確實是這個道理,文家大族世家,哪一任縣大爺上任不都是主動上門遞拜帖的?
現在這個李大人一來先給了眾人好大的下馬威,又不按著規(guī)矩來,若文家主動登門去見,哪怕沒有巴結的想法,也會讓旁人誤會文家這就示弱了!
“好!”子錫明白,點了點頭,又說“那我們這幾日也少出門罷。”
說完,他想了想,又吩咐候在一旁的陳管事“你去安排,鹽場、商號多加派點人手,再把賬房先生都召回家中,這些日子專心在家中把賬目好好理上一理。”
陳管事朗聲答應道“是!小的這就回去安排。”
子圭聽完,抬眼深深看了子錫片刻,本想說什么,卻又將話咽了回去。
還真讓子圭算到,自第四日開始,其它幾個大家族就開始紛紛來文家登門拜訪。
說是來喝茶閑敘,其實,大家心中都清楚,這非年非節(jié)的上門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探探文家的口風,看下一步該如何是好?
“聽說,這李大人自出仕途便是唐都督部下?”問話的是王家的勤業(yè)大少爺,一襲藍黑色長衫,身姿俊雅。
王家的鹽場、商號在黑井排得上前三,家底頗豐、人丁興旺,家中幾個少爺卻都不在家族生意上用心。
幾位年輕少爺總愛在省城待著,家中事務一概不上心。
如此這般,王家雖然少了其它世家爭家奪產的那些糟心惡事,卻也讓王老爺有操不完的心,偌大家業(yè),將來交與何人?
大少爺王勤業(yè)是王家大娘所生,身份貴重,儀表不凡。實際卻是外強中干之輩,跟隨著王老爺多年,于家業(yè)經營上只學得些皮毛。
一旦到了生意場上,往往被人一眼看透,這大少爺做派只不過故作虛張聲勢,徒有其表罷了。
張老爺嘴角一抿,似笑非笑,說道“是又如何?莫非,王大少爺覺著,還能與李大人論起前朝交情”
王家與張家?guī)状说亩髟梗瑥埨蠣斝形槌錾恚粣壑v究虛禮,最是嘴上不饒人的。
此話一出,王大少爺面上掛不住,又想著